近年來,張莊鎮圍繞“櫻紅薯香、秀美張莊”發展定位,不斷探索建立“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鄉村振興之路。先后榮獲山東省農業產業強鎮、山東省旅游強鄉鎮、山東省旅游示范鎮等稱號,并入選山東省第二批民宿集聚區培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一、強化特色農業源頭融合,鄉村振興提“精度”。近年來,張莊鎮突出“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了以櫻桃、甘薯、香椿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鏈條,在魏莊村累計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張莊鎮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種植香椿、千禧果、小西瓜等特色農產品,2022年魏莊村村集體收入超110萬,帶動村民就業70余人。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不斷深化院校合作,開展脫毒甘薯、盆栽櫻桃實驗種植,積極推廣水肥一體化、腐殖酸高鉀復合肥推廣應用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提質增效技術試驗示范,全鎮甘薯種植面積突破6萬畝,櫻桃種植面積突破2萬畝;深化品牌建設,集中打造了張莊大櫻桃、矬草峪地瓜、金絲皇菊、金銀花等12個特色農產品品牌,創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1個,張莊甘薯、張莊櫻桃成功通過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
二、強化全域旅游優質供給,鄉村振興拓“廣度”。近年來,張莊鎮以打造全域旅游為目標,充分挖掘鳳凰山、蓮青山兩山文化,孔孟儒家文化等生態文化資源優勢,著力構建“點上出彩、沿線成景、面上美麗”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實現“看山、望水、憶鄉愁”的“美麗鄉村新境界”,集中打造了東部鳳凰山美麗鄉村示范片區、西部“鳳棲桐花農旅共融”共富樣板區(鳳棲桐花片區),形成了東西遙相呼應的發展格局,年吸引游客突破10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千萬元,桐花秧村成功榮獲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村、桑北水庫成功創建山東省鄉村小型樣板水庫等榮譽稱號。
三、強化新興業態賦能融合,鄉村振興添“厚度”。以東部文旅融合發展區先行試點,實現了美麗鄉村市場化運營率先破題,成功招引山東投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元打造了上魔時代文化創意園項目,探索“鄉村運營合伙人機制”,實現了“市場主體運作、村集體入股分紅、群眾全面參與”的模式,形成了集研學游、拓展訓練、民俗體驗、民宿餐飲于一體的美麗鄉村新定位,在西部“鳳棲桐花農旅共融”共富樣板區,以鄉村記憶博物館、民俗紀念館、孟子學堂為依托積極探索親子游、一日游等精品線路;通過舉辦賞花節、鳳凰山登山節、鄉土音樂節、漢服展演等新型業態活動,積極推介張小莊系列IP農產品,成功把張小柿、張小薯、張小櫻、柿子酒、磨石辣椒醬、磨石劇本殺等一批文創產品推向市場,成功推動文旅消費提質擴容,豐富的業態活動相繼被山東省新聞聯播、山東三農新聞聯播等多家媒報道。
文字報道:武文浩
責任編輯:薄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