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元宵節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尤其是中國古代,盛行鬧花燈放煙火等習俗,因此不論官宦人家還是黎民百姓,經常是舉家出游,熱鬧非凡。正因為人多因而發生的故事也多,不但有才子佳人的邂逅,也有英雄路見不平的壯舉,從中國古典小說、話本、戲曲等藝術形式中都可以看到發生在元宵節的故事,且都精彩絕倫。
評書《隋唐演義》里,秦瓊帶著王伯當、謝英登兄弟幾人到京城給越王送禮,正好趕上正月十五鬧花燈。晚上出來閑逛看燈,沒想碰到宇文化及兒子強搶民女,兄弟幾人救出民女,殺了宇文化及的兒子,最終幸虧熊闊海相救,眾人才脫離險境,平安離開京城。而所救的民女后來成了王伯當的老婆,這是一個比較全面的傳奇故事,既有路見不平,又有兄弟情誼,更有英雄救美,最后成其好事的故事,實乃故事中的經典。
戲曲《薛剛反唐》中,京都元宵之夜大鬧花燈,薛剛喝醉了酒,縱馬狂奔,從而誤斃當朝太子,闖下大禍,奸臣張泰借機害得薛家滿門被抄,三百余口喪于刀下。薛剛逃走在外,伺機與薛家報仇雪恨。后與妻子、侄子重逢,會合各路人馬,兵發長安,迫使朝廷將奸臣張泰斬首,薛家終于報仇雪恨。
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多處描寫元宵節的場景,第一回兩處寫到元宵節,從中可以看出當時老百姓觀看社火花燈的盛況。賈府的元宵節是在《紅樓夢》第十八回,元春晉封賢德妃,回家省親,正是元宵佳節。書中描寫各式花燈,展示賈府的豪華奢靡富貴風流。元妃省親回宮后,特地制作燈謎與家人同樂,從謎底爆竹、算盤、風箏、佛前海燈中暗示了元、迎、探、惜后來各自不同的命運結局,預示了賈府顯赫之后的敗落。賈府第二年再過元宵節,便顯露出衰敗的景象。五十三回中,賈母開夜宴時,雖然榮寧二府賞燈吃酒,笙歌聒耳,錦繡盈眸,但是賈氏族人來者卻寥寥無幾。《紅樓夢》中寫盡花燈的各式形態,萬種風情,然而終究不過是一場空。
在《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中,也多次寫到元宵節。尤其是《水滸傳》,因為元宵夜觀燈人多容易渾水摸魚,有火容易引起混亂。除了宋江清風寨觀燈被抓,引出花榮大鬧清風寨,秦明夜走瓦礫場外,還有李逵元夜鬧東京,時遷火燒翠云樓,吳用智取大名府的故事都是利用元宵節這個時機,才取得戰斗的勝利。
其它例如《王老虎搶親》也是元宵夜,《祝枝山看燈》就更不用說,評彈《珍珠塔》里,方卿在北京看燈,黃梅戲《夫妻觀燈》等等。這些故事雖然多是虛構,但也有其合理的成分。古代人娛樂極少,元宵節觀燈是非常重要的節目,特別是有些平時不出門的姑娘們出來觀燈,引得浪蕩公子的垂涎,從而引發俠義之士的幫助,才成就這些經典的傳奇。
作者 張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