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我的家鄉(xiāng),心就甜得流蜜。我的家鄉(xiāng)盛產(chǎn)個大仁小、肉厚皮薄、又紅又亮、又甜又脆的大紅棗。
鄒東四十公里,有個城前鎮(zhèn)。那里多山嶺溝壑,多薄地旱田,多勤勞憨厚的男人,多溫柔賢惠的女人,更多的是鐵桿虬枝默默無聞的棗樹———院里院外,房前屋后,坡地山崗,田邊地頭;沙礫中,石縫里,犄角旮旯,目之所及,凡有空隙之處,皆有棗樹生長!那枝,那干,那深綠的葉子,那堅挺的利刺,那又瘦又硬的筋、骨、皮,那有聲有色的的精、氣、神!教人驚嘆,教人感動,教人生發(fā)許多的聯(lián)想和思考。
不知是家鄉(xiāng)人的偏愛選擇了棗樹,還是棗樹情有獨衷這片熱土,抑或大自然另有天機。
誰知道它有多少年的歷史,反正從爺爺?shù)臓敔斢浭缕鹁陀辛藯棙洹2桓蚁胂螅艄@里沒有了棗樹,還會有哪些樹種能象棗樹那樣,無怨無悔地植根在這幾乎沒有半點兒營養(yǎng)和水分的窮鄉(xiāng)僻壤,無怨無悔地開花結(jié)果,無私無求地奉獻(xiàn)到老,并且生生不息。
棗鄉(xiāng)的八月,是豐收的八月,喜慶的八月!只能心熱熱地等,只能眼巴巴地盼。
棗樹是個慢性子,它要用整整一個冬天的時間養(yǎng)精蓄銳、盤算思索。春天鼓芽———要一星一點地著黃,一葉一葉地展綠;夏日開花———五角形花兒,小巧,金黃,秀氣,碎金子似地散布于濃蔭之中,氣味香中帶甜,甜里含香,引得彩蝶亂舞,蜜蜂狂吟。待蝶兒采夠了香粉,蜂兒釀足了甜蜜,黃花鋪地后,青棗始露頭———先是米粒般細(xì)密,后如青豆樣大小,最終長到超過了拇指粗。
“七月十五紅鼻棗,八月十五打罷了”。一進(jìn)入農(nóng)歷七月,棗樹才有了緊迫感。它一改往日漫不經(jīng)心的模樣,葉子一天比一天深綠,綠得有些發(fā)黑;棗兒一天比一天肥胖,肥得鼓起了肉疙瘩。說是“紅鼻”,實則紅的是屁股眼兒處,再過幾天就紅了整個“屁股”,再過幾天就紅遍了全身,趕在中秋節(jié)之前,獻(xiàn)給家鄉(xiāng)一份紅艷艷、沉甸甸的厚禮。
打棗的日子是村里人在街頭巷尾閑聊時就約好了的,誰家都不愿早打或晚打。打早了,怕影響棗子的質(zhì)量;打晚了,只落下一兩家棗樹在野外,白天夜里都要有人守護(hù)。否則,有人路過會抗不住誘惑。若讓喜歡成群結(jié)隊玩耍的孩子們見了,那可就糟了。
打棗的工具極簡單———只需一根竿子,不簡單的是這竿子有講究———一要長,夠得著樹梢;二要硬,不易打折;三要圓,防止傷樹;四要細(xì),輕便靈活。至于收拾紅棗的家什就多了,諸如竹籃筐簍,布袋麻包,三輪兩輪獨輪車,肩挑牛拉驢馱,凡能想到的皆能派上用場。
打棗的日子是最激動人心的日子。雞不叫就起床,天不亮就出門。只要能挪動腳抬動腿的,都不會閑著。
看吧———滿山遍野的棗樹。墨綠色的濃蔭,一團(tuán)云一團(tuán)霧,遮天蔽日。濃蔭中,綴滿一顆顆、一串串鮮紅寶石,壓得這枝彎彎那枝顫顫,誘得人眼睛伸出了小手,嘴角拱出了饞蟲。閃閃爍爍,紅紅火火,烘得人心熱。
聽吧———小伙子們哇呀呀一聲高喊,鼓足了力氣揮竿便打,仿佛群龍狂舞,攪動滿天雷鳴,驚得棗樹晃晃悠悠不能自己。噼啪啪,嘩啦啦,頭上落紅雨,地上翻紅潮,身邊起紅風(fēng)。紅紅的笑語,紅紅的歡聲,紅紅的日子鋪天蓋地來到了眼前,咬咬指頭才知不是夢!
眨眼功夫地上就堆起厚厚的一層富貴紅!樂得合不攏嘴的鄉(xiāng)親們,慌慌張張,腳亂手忙。堆的堆,捧的捧,抓的抓,裝的裝。一棵樹收拾干凈了,還有更多的樹等著,有力氣盡管使,只怕不夠用。
該裝的都裝足了,該填的都填實了,大車滿,小車流,連褂兜褲袋也不空著,甚至有人把長褲一脫,用鞋帶扎住褲腳,裝滿了再扎住褲腰,把脖子往褲襠里一鉆,扛起來就走,樣子比馬戲團(tuán)的小丑還滑稽,一路上誰見了誰笑,笑得吱吱嘎嘎前仰后合。
三五天后,棗收完了,可村里的繁忙仍在繼續(xù)。還要曬棗,曬棗需要大量空閑地兒,院子里,街道邊,平房上,全都被紅棗占領(lǐng)了,遠(yuǎn)看象一片片紅地毯,陽光下爍然生輝,實為棗鄉(xiāng)一大景觀。
棗曬干后,收儲起來,等待市場行情,一有了好價錢,便清倉而售,五六元一斤,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時間不久就會發(fā)現(xiàn),村里又多了幾臺彩電,幾輛摩托。姑娘換上時尚的新衣,小伙買來嶄新的皮鞋;張家的新房破土動工了,李姓的兒媳進(jìn)門了———迎親的大嫂端一筐鮮艷艷的大紅棗,一把把撒在新郎新娘的身上、炕上,口中還念念有詞,意思是說一對新人要相親相愛,早生貴子,小日子紅紅火火,甜甜蜜蜜。
大紅棗寄托了家鄉(xiāng)人多少美好的心愿,凝聚著家鄉(xiāng)人多少深深的眷戀!有個在外漂泊多年的鄰居回來了,他說,在外頭一提起家鄉(xiāng)的大紅棗,就想起了小時候,就口角流水,心里流蜜,眼里流出滾燙的淚滴……
作者 段成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