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文】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鄒城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在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青年寄予殷切希望,他說:“實現中國夢是一場歷史接力賽,當代青年要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青年志愿者是其中最活躍、最有生命力、最具創造力的群體,更應該積極探索和創新青年志愿服務參與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今天,我們邀請到鄒城團市委書記張沈先生,市文莉愛心志愿服務中心負責人張文莉女士,市盛騰足球公益團隊聯合創始人張婕女士,向我們介紹鄒城青年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
首先,請張沈書記向大家介紹我市青年志愿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張沈】
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并向大家介紹我市青年志愿服務有關情況。首先,我代表團市委,向前來參會的各位新聞界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一直以來,團市委聚焦黨政所需、青年所盼,在強化全市青年志愿服務品牌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資源、拓展陣地,培育、孵化、凝聚一批以服務社會青少年健康成長為宗旨的青年社會組織,不斷完善志愿服務工作機制,打造志愿服務品牌,推進青年志愿服務工作走深走實。
搭建平臺,組織蓬勃發展
為凝聚社會組織力量,盤活鄒城青年社會組織“精氣神”,團市委依托鄒城市團校建立“樂之義”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創新青年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青年模式”,吸納了市青年志愿者協等10家優秀青年社會組織進駐孵化基地,為青年社會組織提供集培育扶持、培訓交流、成果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引導青年社會組織傳播青春正能量,更好的服務青年需求。
為推動青年志愿服務力量精準下沉基層一線,團市委通過整合鄉村青少年宮或群眾文化活動中心等資源在16個鎮街建成19處“青年之家”,各青年之家通過組織開設“四點半課堂”、學雷鋒志愿服務等,打造共青團服務社會和青少年參與社會實踐的場所。注重充分發揮“青年之家”云平臺作用,按照“平臺+隊伍+組織+項目”的模式,規范“青年之家”日常管理。做到有專人負責、有管理制度、有活動記錄、有檔案資料,平均每年開展、錄入志愿服務活動450余次,覆蓋受眾群體2萬余人。在建好平臺和隊伍基礎上,注重發揮平臺的樞紐功能,打造成團組織聯系、服務、引導青年社會組織的載體,實現“青年之家”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打造廣大青年身邊24小時不打烊的共青團“門店”。
豐富載體,活動情暖萬家
團市委以助力中心大局、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等為目標,積極構建多元化青年志愿服務工作體系,整合團內外各方資源,凝聚青年志愿服務工作有效合力,形成共青團當先鋒,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生動局面,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把溫暖送到困境群體身邊。
在疫情防控一線,團市委進一步加強統籌助力基層疫情防控工作力量,積極動員鎮街鄉村好青年、青年文明號等青年群體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共招募1749名青年志愿者組成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覆蓋16個鎮街,協助各社區村居開展疫苗接種、核酸檢測等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為偉大抗疫精神書寫了青春注腳。
在鄉村振興前沿,團市委以我市被納入全國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試點重點縣為契機,實施鄒城市青年社會組織與鎮街青工委“1+N”結對共建促鄉村振興賦能行動,動員青年志愿者協會、文莉愛心志愿服務中心等10家團屬及常態化聯系青年社會組織,根據自身資源優勢,與鎮街青工委結對共建,在產業振興、鄉風文明、社會治理等方面展開合作,充分發揮青年社會組織作用,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在創建文明城市戰場上,團市委立足共青團工作實際,科學規劃,制定下發《共青團鄒城市委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引導各級團委、市直各單位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和各青年志愿服務組織以志愿服務為載體,深入社區、群眾,開展“移風易俗 青年先行”專題宣傳等多類文明實踐活動,為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拓展領域,打造特色品牌
充分發揮青年志愿者協會統籌指導作用,積極拓寬志愿服務領域,全力推動志愿服務項目化、常態化、特色化。
全力全速推進實施“希望小屋”兒童關愛志愿項目。截止目前,我市共籌資115.7萬元,建成“希望小屋”80間,在建12間,幫扶困境青少年94名。與此同時,深度融合“孟子故里的色彩蹴鞠”等本土優秀青年志愿服務項目,以“希望小屋+公益文創”為切入點,努力在做好“希望小屋”人文屬性關懷和志愿結對服務這篇文章上狠下功夫。聚力打造“3@1”志愿服務體系,由學校老師、鎮村幫扶責任人和愛心媽媽共同結對“希望小屋”項目服務對象,努力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志愿服務網絡。截止目前,共招募愛心志愿者246名,累計開展志愿陪伴3800余小時。此項工作經驗做法也得到《中國共青團雜志》《大眾日報》《山東新聞聯播》等多家主流媒體的聚焦報道和點贊。
深化細化“牽手關愛行動”。依托獨具特色的儒家文化底蘊,聯合文莉愛心志愿服務中心、盛騰足球公益團隊等團屬青年社會組織創新打造“君子成長計劃+”志愿服務品牌,依托孟子故里豐富的傳統文化教育基地,以及青年之家等團屬陣地,廣泛開展傳統文化研學、感受城市等系列志愿服務,幫助困境家庭青少年感知傳統文化精髓,涵養向上向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0余次,服務青少年群體1500人次。此項目也成功入選《山東省青春扶貧志愿者行動典型案例》。
【楊思文】
感謝張書記的介紹。下面有請盛騰足球公益團隊聯合創始人張婕女士介紹我市特色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孟子故里的色彩蹴鞠”志愿服務項目有關情況。
【盛騰足球公益團隊 張婕】
近年來,我們盛騰足球公益團隊致力于創新方式傳播足球文化和孟子思想。我們的使命是做最民生、最文化、最健康、最賦能的足球。在團市委的培育和扶持下,團隊先后發起了“快樂足球鄉村校園行”、“孟子故里的色彩蹴鞠”等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并通過“公益IP+場景體驗+文創周邊”的運營模式,文化創意賦能的總思路,讓青年志愿服務賦能于城市品牌推廣、基層社區治理、幫扶弱勢群體、非遺文化傳承等領域。
“孟子故里的色彩蹴鞠”項目發起于2017年,該項目主要是以色彩為媒介,來推動孟子思想與蹴鞠文化緊密融合,并通過設計打造蹴鞠主題系列文創周邊、“蹴不瘦的貓”公益IP形象以及“我在孟府玩蹴鞠”等場景體驗活動,在青少年群體中傳承和發揚以“仁義”為核心的孟子思想。項目于2020年起,開始應用賦能于我市“希望小屋”項目建設,具體的就是根據文創周邊的不同內涵寓意、色彩搭配、卡通形象等元素,設計打造出紅色“仁禮心鞠”主題小屋、紫色“養浩然鞠”主題小屋、綠色“善其身鞠”等3類主題小屋。并通過色彩嫁接蹴鞠元素,衍生出筆記本、手提袋、抱枕等一系列文創周邊,用作小屋氛圍營造。以紅色“仁禮心鞠”主題小屋為例,小屋闡述的主題是“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的孟子思想。同時,注重發揮孩子和家長的參與性,根據其喜好和意愿,墻繪“蹴不瘦的貓”系列卡通形象,進一步豐富小屋文化內涵,讓孩子們于無聲處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滋養,進而實現由“小屋煥新”到“精神煥新”的轉變。小屋建成后,團隊也積極參與后續開展的希望小屋志愿服務活動,通過蹴鞠表演、蹴鞠制作等形式,幫助困境兒童感受文化發展力量,助力其健康快樂成長。
目前,“蹴不瘦的貓”這個ip形象已經落地應用于社區居民生活場景、城市文明宣傳場景等,助力居民提升社區認同感、城市認同感。“孟子故里的色彩蹴鞠”這個項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先后榮獲山東省體育文創大賽優秀獎、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非遺文創銅獎、優秀獎,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等獎項,同時,成功入選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創大賽體育IP。
【楊思文】
感謝張婕老師的介紹。下面有請文莉愛心志愿服務中心負責人張文莉女士介紹“希望小屋”志愿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文莉愛心志愿服務中心 張文莉】
我們文莉愛心志愿服務中心成立于2010年11月,是一個擁有1000多名志愿者的公益組織。成立十二年來,團隊始終秉承“為愛架起橋梁,讓愛心飛翔”的宗旨,奉行“團結、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先后發起了“幸福蓓蕾1+N”愛心助學項目、希望小屋“愛心媽媽”志愿陪伴服務項目等。
團隊是從2020年開始承接“希望小屋”后續志愿服務工作。在志愿者招募和培訓方面,我們主要是在團市委的指導下,通過微信公眾號、線下培訓會等多個渠道發布志愿者招募倡議書,從全市范圍內招募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志愿者,對符合報名條件的志愿者進行登記、初審和篩選。對報名通過的志愿者,定期以“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集中培訓和交流,對志愿者與孩子、與孩子家長的溝通技巧以及正向激勵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規范和提升,從而助力志愿者明確開展結對志愿服務的職責要求和定位。待培訓結束后,采取多對多的結對方式與“希望小屋”受助對象展開結對幫扶活動,每月開展1-2次入戶陪伴,堅持從生活引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三個層面,用心用情幫助困境青少年實現“精神煥新”。在生活上,給孩子們解決困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在學習上,教授一些適合孩子年齡段的學習方法,鼓勵孩子們自主學習,時刻把孩子往健康、積極的方向引導。
志愿服務精神是流動的、傳遞的。“愛心媽媽志愿陪伴服務”,是一個志愿者和孩子們相互治愈、相互感動的過程。起初,孩子們剛接觸我們的時候,其實是很陌生的。一開始,當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孩子們并沒有表現出有多么熱情和喜歡。但經過我們的愛心媽媽耐心的溝通和陪伴,孩子們臉上的笑容開始多了,溝通也更加主動,性格也慢慢更開朗了。在疫情期間,我們有兩個月的時間沒有入戶,無法和孩子們見面,主要通過電話、網絡進行回訪和陪伴。孩子們就會通過信息來表達對“愛心媽媽”們的想念,一句“王媽媽我想你了”、“李媽媽你要盡快來看我”,讓志愿者和孩子們之間的感情紐帶越來越緊密。
截止目前,針對92間“希望小屋”,我們共計招募“愛心媽媽”146名,開展走訪陪伴活動1200余小時。我們的“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項目也多次獲得市級“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等榮譽稱號。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常態化的結對幫扶、愛心陪伴,繼續影響、塑造、改變孩子,助力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楊思文】感謝張文莉女士的介紹。下面進行現場提問,提問前請舉手示意并通報所在的媒體名稱,謝謝。
【濟寧日報】
各位領導好,我是濟寧日報的記者。新時代的背景下,青年參與志愿服務有什么意義?對他們來說吸引力在哪里?
【張沈】
首先感謝您的提問。青年志愿服務為社會發展和強國建設創造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習近平總書記將其稱贊為“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作為志愿服務的生力軍和先鋒隊,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既是將所學知識外化于行動的有效方式,又是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有效途徑,青少年們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通過自我學習、自我教育,不僅會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和道德養成,也會提升個人的交際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達到“助人”和“育己”的雙贏。因此,團市委也制定下發了《關于做好鄒城市共青團員先進性評價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確規定,共青團員及入團積極分子要帶頭參與學雷鋒志愿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成為注冊志愿者,年度志愿服務時長不少于20小時。
【鄒魯融媒】
各位領導好,我是鄒城市融媒體中心的記者。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那么在推動青年志愿服務發展方面,團市委有什么打算嗎?
【張沈】
感謝您的提問。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全國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試點縣,把青年志愿服務與基層團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科學推進青年志愿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實施“第一書記擔任團建指導員”工作,充分調動團建指導員工作積極性,積極探索志愿工作與社區網格服務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堅持活動和建設并舉,建立起市、鎮、村三級志愿服務體系,形成全市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青年志愿者聯絡網。強化實施青年社會組織與鎮街青工委“1+N”結對共建促鄉村振興賦能行動,廣泛整合資源,通過抓項目、抓骨干、抓宣傳、抓落實,努力提升青年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能力,持續引領廣大青年志愿者積極投身到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當中,推動青年志愿服務在鄒魯大地蔚然成風。
【楊思文】
感謝媒體記者的關注,由于時間關系,現場提問就進行到這里,還有需要深入采訪的媒體,可以在會后聯系團市委,聯系電話:5252399,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各位發布人、媒體和市民觀察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