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文】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鄒城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既是改善民生福祉的主陣地,也是穩經濟、促發展的重要引擎?,F在我們召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三場,邀請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鵬先生,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建設科科長宋曉輝先生,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建筑市場管理科科長郭丹丹女士,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房產管理和住房保障科副科長鞏秋實先生,向社會各界介紹2022年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高質量發展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首先,有請宋鵬局長作介紹。
【宋鵬】各位媒體記者,各位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鄒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大家長期以來對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
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直接聯系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福祉,是促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任務艱巨、責任重大。2022年以來,市住建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以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緊緊圍繞“雙百”城市建設目標,抓實項目建設、激發行業活力、增進民生福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加大項目建設力度,積蓄城市發展動能
項目是城市建設發展的主載體、總抓手,2022年,市住建局堅持“項目為王”的理念,抓進度、抓質量、抓保障,以實打實的工作舉措,全力以赴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提升城市品質、補齊功能短板,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一是加大舊改棚改力度。高標準完成23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改造房屋建筑面積約87.70萬平方米,提升10611戶家庭居住環境。啟動三里營片區棚改,推進育才、東升片區改造,完成鳳凰山、輻條廠、東關社區等1403戶棚戶區改造,有效改善了老城區居住環境。二是不斷優化路網結構。完成崇義路、嵐濟路城市道路改造施工,高標準完成旅發大會、尼山論壇等重大活動路域環境整治,完成西外環北段大修、崇義路西段道路拓寬工程,完成鳳凰山馬路市場搬遷,將崇義路打通至東灘路,解決了多年的馬路市場占道經營、斷頭路問題,以“小工程”改善“大民生”,以“微循環”暢通“主次干道大循環”。三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完成太平路、鳧山路等25公里市政道路合流制排水管網改造,累計新鋪設排水管道35.1公里,恢復路面約30萬平方米,進一步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提高城市防汛排水效能。四是持續推進燃熱設施改造,對5條一級供熱管網、28個小區二級供熱管網進行了改造提升;完成農村清潔取暖改造9425戶,保障了農村群眾供暖需求;完成5.5公里的燃氣老舊管網改造升級,對全市14.5萬余戶管道天然氣居民用戶燃氣軟管進行了更新。
二、提升管理服務水平,行業發展更具活力
2022年,市住建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經濟運行有關部署要求,圍繞房地產、建筑業兩大支柱產業,通過精準施策、精準發力,著力提升服務管理水平,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促進兩大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一是加快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聚焦做優服務、培優扶強,突出提前介入、部門聯動、主動服務,凝聚合力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全年完成總產值101.5億元,同比增長12.6%;新增建筑業四上企業44家,4家企業升一級資質;新增綠色建筑94.29萬平方米,通過濟寧市裝配式建筑設計階段專家評審項目13個,建筑面積39.46萬平方米。各項指標在全省位居前列,榮獲2022年“山東省建筑業綜合實力10強縣”稱號,繼2021年后再次獲得這一榮譽。二是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以“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為首要目標,組織建立房地產市場調控聯席會議制度,從減輕企業資金壓力、降低購房者成本等角度出臺了17條調控政策,提振市場信心。用好預售資金監管等一系列工具,有效防范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隱患。2022年,學府壹號院、保利堂悅等6個高品質房地產項目相繼建成,東城御府、綠城誠園、兆山云境等6個項目落地建設,群眾居住品質提檔升級。
三、聚焦焦點難點問題,群眾滿意度全面提升
住建領域工作事事關民生、件件連民心,市住建局始終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的標尺,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讓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共享高品質生活,在安居宜居中收獲越來越多的幸福感。
一是實施住宅小區物業提升工程,組建“紅色惠民物業”3家,全市331個老舊小區實現專業化物業服務全覆蓋,新成立113個業主委員會,完成物業經理培訓310人次。二是不斷提高集中供熱工作力度,對新增28個小區(單位)、100多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實現應供盡供;組織100余名網格員,持續開展“訪民問暖”活動,累計訪民問暖4600余戶,解決問題隱患1600余條,及時化解群眾用熱訴求。三是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果,改造農村戶廁1676戶、公廁35座,建立了農村改廁升級和后續管護長效機制,通過統一招標將全市改造升級后的14.7421萬戶戶廁和296座公廁交由三家物業服務公司進行統一管護;完成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104戶,保障了農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一步,市住建局將繼續堅持以重點項目為支撐,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強化行業管理服務,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全力爭當“排頭兵”,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不斷開創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楊思文】好的,感謝宋局長的介紹,下面進入現場提問環節,提問前請舉手示意并通報所在媒體名稱。
【鄒魯融媒】各位領導好,我是市融媒體中心的記者。據了解,2023年我市將繼續實施老舊小區改造,請問目前項目進展如何?今年的改造與往年相比有什么特點?
【鞏秋實】2023年,鄒城市計劃實施改造17處老舊小區,改造家庭戶數7132戶,改造房屋面積約63.42萬平方米,立項概算投資2.6億元,包括鋼山街道9處、千泉街道6處、鳧山街道2處。
目前,項目已完成工程招投標,正在組織街道、社區和施工、設計、監理等單位陸續進場,確保3月份全面開工建設。2023年,我市將延續往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經驗,繼續保持“應改盡改、能改則改”的工作原則,重點突出適老化改造主題,增加一些適老化、無障礙設施,計劃充分利用盤活小區內空閑土地、閑置社區用房等建筑物,新建、修繕便民商店、家政服務、快遞驛站、幸福食堂及老年人活動場所,積極引入社會第三方機構運營管理,建立形成全新運營管理合作模式,傾心打造適老、宜居、便捷的完整社區,提升老舊小區改造實效。
【大眾網】各位領導好,我是大眾網的記者。2023年,鄒城市住建局將采取哪些舉措來保持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勢頭?
【郭丹丹】2023年市住建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濟寧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發揮優勢、創新舉措,多方位狠抓落實。
一是組建服務建筑業金融聯盟。按照國家、省、市有關部署要求,我們將加大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力度,積極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接,探索“政府+企業+金融”發展新模式,充當好橋梁和紐帶,推動金融機構與企業多對話、多溝通。在與農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基礎上,我們將在政策、產品、資金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對全市建筑企業和重點工程項目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開創金融機構加力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二是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采取積極推薦、支持我市建筑企業參加省市等各級政府組織的大型推介活動,幫助企業積極對接上級設立的駐外服務機構等方式,為建筑業企業開拓外埠市場搭建平臺。發揮我市建筑業企業在房屋、礦山、電力、水利、機電、鋼結構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組建“鄒城建筑業外出發展聯盟”。對國外承包項目合同額、貸款額超過一定數量的,積極爭取商務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范圍。爭取在2023年,我市建筑業外出施工產值增長率達到20%以上。三是多部門聯合,全力實現“三個留在當地”。去年,我們組織出臺了《鄒城市進一步促進全市建筑企業健康發展實施方案》,從提升建設項目服務水平、完善工程項目招投標管理、加強部門聯動配合、加大信貸資金支持力度、持續實行工程擔保制、強化建筑企業監督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政策措施。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抓好各項措施落實,突出提前主動介入、強化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服務項目、保障項目,全力實現建筑業產值、稅收、用工“三個全部留在當地”。
【新鄒城網】各位領導好,我是新鄒城網站的工作人員。據了解,鄒城市已經連續三年實施雨污分流改造,請問今年雨污分流改造將實現什么目標?住建局將如何開展工作?
【宋曉輝】2021年,住建局牽頭編制了《鄒城市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3),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完成城區64.4公里雨污合流道路改造。兩年來,已陸續完成太平路、鳧山路、邾國路、礦建東路、廟前西路、嶧山南路等48.1公里的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完善了城區排水體系,提高了雨季排水能力和城區防汛能力,推動城市環境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
2023年是我市雨污分流三年改造的收官年,也是見效年。今年我市對城區剩余的平陽路、崗山路、匡衡路、東門里大街等15條、16.3公里合流制道路實施雨污分流改造,改造完成后將實現城區合流制道路清零。
目前,2023年改造道路已經全面開工,下一步,住建局將繼續加強工程管理,加快推進雨污分流改造。一是根據改造道路實際情況,優化施工方案,科學組織施工,盡量減少道路施工對城區道路交通出行的影響。二是集中力量解決施工遇到堵點卡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力爭主汛期前基本完成道路排水管道鋪設工作。三是加大對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督力度,對重點部位、重要工序加大抽查抽測頻率,及時消除質量安全隱患,保質保量完成年度改造目標。
最后在這里也請廣大市民諒解,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雖然短期內會影響市民的出行,但從長遠看,受益的是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施工期間也歡迎市民朋友給我們提出合理化建議,我們將盡最大努力減少施工對市民出行的影響。
【楊思文】感謝各位發布人的解答和媒體的關心關注,由于時間關系,現場提問就進行到這里。還有需要進一步采訪的媒體,可以在會后與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系,聯系電話是:5262066。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進行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