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鄒城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召開“鄉村振興”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很高興邀請到鄒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夏女士,城前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新慶先生,鄒城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市民政事務中心主任張正先生,鄒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俊峰先生為我們介紹全市鄉村文化振興工作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首先,有請張夏部長做介紹。
【張夏】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市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專班,向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并一直關心關注我市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的新聞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鄉村文化振興有關情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也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工程。近年來,鄒城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全面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一、積極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
一是讓理論宣講走深走實。組建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基層黨組織書記等8支宣講隊伍,靈活運用“宣講+文藝”“宣講+網絡”等形式,圍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內容,開展“習語潤儒鄉”宣講4.7萬余場次,受眾203萬余人次,持續推動黨的聲音進萬家,不斷擦亮“習語潤儒鄉·鄒魯新聲”常態化宣講品牌。
二是讓見賢思齊深入人心。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廣泛開展最美人物、道德模范、鄒城好人等典型選樹工作,涌現出各類先模人物1100余人。常態化組織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事跡宣講進鄉村活動,讓身邊人講述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營造了向上向善的濃厚氛圍,激發了鄉村振興正能量。
三是讓傳播普及更加廣泛。組織市委黨校專家、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專家、社科專家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精心組織備課,編寫20余篇高質量理論宣講教材,進一步加強黨的創新理論的研究闡釋。利用鄒城外宣網、鄒魯融媒APP等全媒體傳播方式,積極對接各級主流媒體,推送宣講視頻,形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濃厚氛圍。
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一是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實現中心(所、站)“五有”標準全覆蓋基礎上,延伸拓展4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陣地、83個文明實踐積分超市、270個公園廣場、2964個文明實踐家庭站,打造“15分鐘文明實踐圈”。以“儒潤鄒城365”志愿服務品牌為引領,著力深化 “五為”志愿服務,在全市實施了“泉小哥”“春雨文藝”“敬老月打卡”“幸福蓓蕾1+N”等59個精品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截至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20.7萬余人、志愿服務隊伍1281支,累計服務時長1300余萬小時。
二是倡樹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以“美德鄒城 崇善致美”為主題,在農村、社區、學校、機關、企業五個領域打造21個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示范點,策劃推出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云課堂”“尋找你心中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文明實踐·有你有我”有獎競答等活動,12000余名群眾參加了線上線下活動,在全社會營造了自律助人、孝老愛親、誠信利他、節儉綠色、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深入實施“反對浪費、文明辦事”移風易俗行動,在2022年全省紅白理事會骨干成員培訓會上做典型匯報發言。
三是深入推進基層文明創建。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統領,統籌城鄉文明融合發展,以城帶鄉、共建共享,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目前共創建全國文明村2個,省級文明村鎮47個,濟寧市級文明村鎮97個,縣級及縣級以上文明達標村覆蓋率100%。扎實開展文明家庭和“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廣泛宣傳宣講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以優良家風激活鄉村文明新風。
三、持續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對接群眾需求,創新文化惠民活動形式,依托“兩節一晚”(母親節、鄰居節、鄉村“村晚”)、“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孟言孟語進生活”、“幸福文化快線”等公共文化服務品牌為群眾提供文藝演出、主題展覽、閱讀服務、公益培訓等公共文化服務。全年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2195場次,精品戲曲進校園130場次,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演出3057場次,農村公益電影放映6951場次,組織全民閱讀活動3660場次。
二是傳承鄉村文化記憶。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推進“風近鄒魯 禮樂中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齊魯(鄒城)展示基地建設,這也是全國唯一設在縣市區的基地。加強非遺工坊建設,命名柳下皂、嶧山松墨等33個非遺工坊,伏陶文化等7家單位入選濟寧市級非遺工坊。楊峪村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邾國故城遺址發掘入選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城前鎮渠家莊村、太平鎮南亢阜村入選第二批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名單,山東省古建筑保護研究院鄒城工作站掛牌成立,是在全省縣級設立的第一家工作站。
三是做強鄉村文化產業。實施“山東手造”推進工程,打造“鄒魯尚品”特色品牌,建成全省首個山東手造直營商店,伏陶文化公司入選“山東手造 優選100”獲獎名錄,《山東宣傳工作》刊發《鄒城市打造“山東手造 鄒魯尚品”特色品牌》經驗做法。做精做優“孟子修學游”“鄒東深呼吸”兩大旅游品牌,推動大洪溝、越峰、泉山溝等特色村莊市場化開發,城前鎮入選山東省精品文旅名鎮(鄉村旅游重點鎮),城前鎮渠家莊村、大束鎮釣魚臺村、田黃鎮林豐村入選第三批山東省景區化村莊,張莊鎮上磨石嶺村、城前鎮越峰村入選山東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孟廟孟府、上九山村、泉山溝村入選黃河生態旅游體驗季10條主題線路。
下一步,鄒城市將厚植鄉村文化振興土壤,推動形成積極向上的鄉村文明新風尚,以實實在在的文化建設成果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謝謝大家!
【李冰】感謝張部長的介紹。下面進行現場提問,提問前請舉手示意并通報所在媒體名稱,謝謝。
【濟寧日報】各位領導好,我是濟寧日報的記者。“五為”志愿服務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理想信念、愛心善意和責任擔當,對于弘揚時代新風、凝聚人心、增強群眾主人翁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請問在深化“五為”志愿服務方面,鄒城市做了哪些工作?
【李冰】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張夏部長回答。
【張夏】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近年來,我市聚焦群眾需求,圍繞為老、為小、為困難群體、為需要心理疏導和情感慰藉群體、為社會公共需要“五為”志愿服務,常態化、有效化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有力推動全市志愿服務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打造特色品牌,吹響志愿服務“集結號”。健全“儒潤鄒城365”志愿服務品牌體系,推行“3+5”社區聯動機制,打造“儒潤鄒城·善立方”社區志愿服務品牌。明確了志愿服務工作服務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鄉風文明建設、參與社會治理3個層面,重點在村居、社區、學校、機關單位、窗口、家庭6個領域,在每月5、15、25日常態化開展集中性“五為”志愿服務的工作要求。實施了“敬老月打卡”“幸福蓓蕾1+N”“周末愛敲門”“幸福護航”等一批精品志愿服務項目,推動志愿服務扎實開展。
二、精心培育隊伍,打造志愿服務“生力軍”。構建“1+17+N”志愿服務隊伍體系,成立了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等17支志愿服務分隊。積極動員黨員干部投身志愿服務事業,打造了一批有能力、有熱情、靠得住、敢擔當的志愿服務主力軍,帶動了以鄒城市志愿者協會、圓夢微公益服務中心、文莉愛心志愿服務中心等為代表的一批社會力量參與到公益事業當中,為志愿服務提供有力保障。
三、廣泛開展活動,唱響志愿服務“主打歌”。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落腳點,深入開展“精準滴灌”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2022年以來圍繞鄉村振興、文明城市創建等重點工作開展了“學習雷鋒志愿行·全民共創文明城”“新時代·新征程宣講大賽”“送您一朵小紅花”等“五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7100余場次,惠及群眾74萬人次。
四、挖掘優秀典型,立起志愿服務“風向標”。3月4日,在全市舉行了2023年鄒城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表彰暨“五為”志愿服務項目展示交流活動,表彰了鄒城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展示交流了近年來我市涌現出的優秀“五為”志愿服務項目。近期,我們在全市范圍征集了“五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并計劃在下半年進行評選和表彰,引導群眾進一步了解、尊崇、主動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李冰】請繼續提問。
【鄒魯融媒】我是市融媒體中心的記者。近年來,城前鎮的文化和旅游工作亮點突出,據了解,在上個月舉行的全省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上,城前鎮被作為典型全省推廣,您能介紹一下城前鎮相關的工作做法嗎?
【李冰】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李新慶鎮長回答。
【李新慶】感謝對城前鎮工作的關心支持。近年來,城前鎮創新融合發展理念,以完善的公共文化陣地為基礎,加速推動旅游公共服務互融共進,打造了一座文旅生態產業升級、文化服務事業繁榮的文化魅力古城,為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堅實保障。2022年,城前鎮榮獲山東省級精品文旅名鎮,新創建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處,省級景區化村莊1處,省級紅色文化特色村1處。3月21日,在山東省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上作為唯一鎮級典型面向全省推廣。
一是建設公共服務新體系,加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標準建設鎮村兩級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構筑覆蓋全鎮的“15分鐘文化生活圈”。創新公共服務新場景,招引社會資本建設4800平方米的市民藝術生活空間,引入濟寧第一家鄉鎮院線影院、新華書店,打造藍陵書畫院、鄉村書吧、共享自習室等公共服務文化空間,既成為本地居民休閑的“文化高地”,又成為游客的旅游打卡地。持續豐富群眾公共文化活動,依托藍陵古城特色文化,創新開展蜜粽飄香、月滿親情等文化主題系列活動40余次,顯著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豐富以文塑旅新內涵,加速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借助文化“富礦”,做足文化旅游“聯姻”文章,投資5.8億元建成3A景區4處,引導景區通過文化與旅游“牽手”,借助文化軟實力,提升景區“精氣神”。按照“一村一品”思路,深耕農事生產、傳統民居的文化內涵,打造以鄉村傳統文化、傳統民俗、傳統建筑為特色的“村落景區”,創建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省級旅游特色村3個、省級景區化村莊4個。堅持地區文化特色,先后舉辦6屆藍陵桃花會等特色節會活動,大力推介城前旅游形象,擦亮“城前旅游”金字招牌。
三是培育以旅彰文新業態,構建多元文化傳播載體。拓展文化體驗新形式,在越峰山景區打造非遺技藝傳承發展平臺,吸引蒸餾白酒、石磨豆腐等9種傳統手工技藝入駐,讓游客走近非遺、品味非遺、愛上非遺。探索科普服務、民間戲曲、紅色展覽進景區,讓群眾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享受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精心實施古城文化元素植入行動,將古城元素融入駐地建設,全方位昭示歷史文脈。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李冰】請繼續提問。
【鄒城在線】各位領導好,我是鄒城在線網站的工作人員。咱們民政局作為移風易俗工作雙牽頭單位之一,在推行移風易俗,倡樹婚俗改革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具體的做法?
【李冰】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張正主任回答。
【張正】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近年以來,市民政局聚焦倡樹婚俗新風,推進殯葬改革,突出群眾自覺、全面參與,通力協作,突出機制保障、常態長效。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文明新風逐漸深入民心,市民群眾精神風貌也煥然一新,在全市城鄉形成了文明向上的新風尚。
一是深化婚俗改革,弘揚婚風正氣
1、在市婚姻登記處設立宣傳陣地,進行健康婚風、文明婚俗教育,通過向新人發放“抵制低俗婚鬧 倡樹文明婚風”宣傳單,懸掛宣傳橫幅等方式宣傳文明婚俗,弘揚文明新風。
2、弘揚傳統的優秀家風文化,傳承詩禮傳家的圣賢家風家訓,組織開展優秀家風宣傳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文明宣傳專場26次,發放宣傳單7000余份,政策解答300余次,有力推進婚俗改革,提升了社會文明程度。
3、與市婦聯合作,組建了62人有專業資質的婚戀家庭輔導志愿者服務隊伍。近幾年,通過他們耐心專業的調解,眾多瀕臨離散的家庭破鏡重圓。截至目前,共輔導3662對,勸和2198對,勸和率超過60%,有效維護了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
4、與市委宣傳部、團市委聯合發布《抵制“婚鬧”,爭做文明新人!》倡議書,召開“鄒城市抵制低俗婚鬧暨移風易俗工作推進會議”,與婚慶公司簽訂《推進移風易俗、抵制低俗婚鬧行為承諾書》,進一步在全社會推動形成喜事新辦、簡辦的文明新風尚。
二是推進殯葬改革,倡樹文明新風
1、切實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助力鄉村文明建設。要求理事會主任統一由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黨組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對理事會工作負總責。目前全市614個村居均建立了紅白理事會。同時,積極發揮村(居)干部和老黨員的作用,指導其建章立制、規范管理。編印《紅白理事會培訓教材》,組織全市紅白理事會骨干成員2000余人開展“反對浪費、文明辦事”移風易俗工作專題培訓,加強全市紅白理事會制度化、規范化和長效化建設,提升全市紅白理事會為民服務能力。
2、全面落實殯葬惠民政策,切實減輕群眾負擔。推行惠民利民政策全覆蓋,免除遺體消毒、火化、接運、骨灰寄存殯葬基本服務費用,落實單人惠民殯葬費用1260元,實行“一站式”辦結,“一次性”核減,確保政策便民惠民利民,減輕了群眾喪葬負擔。
3、推進節地生態安葬,引領文明祭掃模式。根據省、濟寧市關于深化移風易俗推動綠色殯葬建設指導意見,結合我市實際,編制了《鄒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規劃》,加快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推進移風易俗殯葬改革。目前,全市已累計建成農村公益性公墓63處,最大程度讓群眾“省心、省力、省錢”。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新鄒城】各位領導好,我是新鄒城網站的工作人員。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也越來越高,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也越來越高。請問,咱們鄒城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李冰】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李俊峰局長回答。
【李俊峰】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近年來,市文旅局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服務效能為導向,高度重視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提高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提高群眾文化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
一、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市文化館、圖書館為國家一級館,市博物館正在打造國家一級館,完成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16處鎮街均有綜合文化站(圖書館、文化館分館),614處村(社區)配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孟子學堂、農家書屋、文體廣場,并全部免費開放。創新打造100個文旅融合“種文化創生活小院”,城區建有孟子大劇院、鋼山劇院、20個“孟子書房”,將城區特色閱讀空間納入“孟子書房”體系;鎮村設立10個“鄉村書房”示范點,為廣大市民提供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務圈。
二、文化隊伍建設。建立“孟子鄉音”服務隊志愿服務品牌,村村建有文化隊伍,月月開展文藝演出、文化培訓、文化展示、公益課堂、送戲讀書等一系列文化志愿服務。文藝業余隊伍800余支,引導開展廣場舞、太極拳、徒步隊等群眾性文化活動。
三、鄉村文化建設樣板鎮、村。在2022年濟寧市鄉村文化建設樣板鎮、村評選中,城前鎮入選為濟寧市鄉村文化建設樣板鎮,香城鎮北齊莊村、鋼山街道后八里溝村、郭里鎮爺娘廟西村入選為濟寧市鄉村文化建設樣板村。
四、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我市“千泉街道文博苑社區公共文化空間”“城前鎮市民藝術生活空間”“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齊魯(鄒城)展示基地非遺精品展館”“伏羲·陶文化傳承基地”4家單位入選2022年度“濟寧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
五、文化惠民演出方面。2023年,“一年一村一場戲”演出計劃1000場,采用競爭性磋商的方式公開招標10個有演出資質的文藝演出團體,戲曲進鄉村實現“千場大戲進農村”全覆蓋。各鎮街按照合并前的村居數進行購買兩場文化惠民演出,實現村村到,達到一村一年三場戲的演出場次。
六、推進非遺工坊建設。為進一步推進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助推鄉村振興,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鄒城市積極培育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特色本土非遺工坊企業品牌,全面助力激發產業活力。目前已認定第一批鄒城市級非遺工坊,共33個。其中,濟寧市級非遺工坊7個。2023年,我們將繼續發掘、認定第二批鄒城市級非遺工坊,堅持文化產業賦能,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方針,構建鄉村手造文旅大市場,激活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新動能。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李冰】感謝各位發布人的解答以及媒體的關心關注,由于時間關系現場提問就進行到這里,還有需要深入采訪的媒體,可以在會后聯系市鄉村文化振興專班,聯系電話5115957。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進行到這里,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