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鄒城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召開“鄒城答卷2023”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場,很高興邀請到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喬凡英女士,市科技局黨組成員、三級主任科員史凡法先生,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主任邵長清先生,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謝鵬先生,請他們共同為大家介紹我市2023年科技工作情況,并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首先,有請喬局長作介紹,有請。
【喬凡英】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市科技局向出席發布會的各位來賓、新聞記者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市科技創新事業的關心和支持!
下面,我介紹一下2023年科技工作的開展情況。
去年以來,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深化科技改革”為核心,以“科技賦能金融”為突破,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統籌推進建平臺、育主體、聚人才、優生態等重點工作,持續為鄒城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為建設魯南科技創新發展高地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突出科創企業培育,壯大創新驅動“主力軍”。我們堅持不懈,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政策的宣講力度,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培養;積極對接省、市科技部門,爭取惠企政策落實、爭取更多的科技項目立項,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創新創業活動。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入庫數量達到242家,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常生源生物獲省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題現場晉級第一名,成為濟寧市唯一。我們凝心聚力,繼續發展壯大高企規模。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制度,挖掘、儲備、培育一批成長性較好的科技型企業;為已入庫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幫助企業開展產學研對接,通過培養創新人才、建設創新平臺、解決創新難題,逐步向國家高企標準靠攏。2023年,我市高企實現凈增45家、總數達到182家的目標。我們突出重點,助力研發經費穩步提升。開展研發投入包保行動,分片區召開培訓和推進會議,聯合鎮街做好跟蹤服務,協調相關部門做好歸集上報,促進研發指標數量、質量“雙提升”。根據2023年統計數,2022年全年,實現全市全社會研發投入12.51億元,較上年增長7%;有研發活動規上工業企業認定數達到110家;研發人員折合人員量達到2613.4人。我們穩扎穩打,夯實創新發展“主平臺”。建立創新平臺培育庫,采取“一對一”結對幫扶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指導,加快高水平科創平臺申建步伐。2023年,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9家,總數達到83家;兗礦能源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重組,為該領域全國唯一;京東云(魯南)產業園、正方智能機器人產業園成功備案省級眾創空間,為近年來最佳成績。我們提質增效,超前謀劃,爭取科技項目。通過充分的形式審查、充足的會議討論,篩選對全市經濟發展起到引領和促進作用的好項目,提高申報質量。2023年,獲批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3項,其中艾孚特科技參與申報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獲立項,實現國家級項目“零”的突破;兗煤黑豹、靈智機器人兩家企業獲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立項,鄒城成為濟寧唯一有項目入圍的縣市區。
二是強化科技人才引育,涵養創新引領“蓄水池”。2023年,我們依托人才工程,實現了“定向引才”??萍季謬@國家、省級重點人才工程申報,結合企業人才儲備及需求,有針對性地引育科技人才,爭取政策支持。省農科院張海燕通過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決賽答辯公示,已在我市注冊企業,標志著引才工程在我市落地開花。我們依托人才平臺,實現了“引鳳筑巢”。充分發揮高端人才的示范引領和高能級平臺的資源集聚作用,大力支持人才平臺創建。2023年,推動億豪陶瓷與中國工程院張文海院士合作,備案省級院士工作站。我們依托產學研合作,實現了“以才引才”。圍繞產業共性技術需求,瞄準大院大所,分批次、分領域開展精準產學研對接活動,推動全方位合作。2023年,高標準承辦濟寧市人才科技創新發展大會機器人產業論壇,邀請院士數量和大會貢獻度均居濟寧市首位,會上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14項。組織企業赴上海、西安、廣州等地開展產學研活動30余次,實體化運作大院大所6家。
三是提速科技成果轉化,激發創新創業“新活力”。我們組織培訓,優化人員素質。組織科技成果轉化從業人員參加魯南片區初級技術轉移人才培訓班,充實技術經紀專業人才隊伍,助推技術合同登記工作全覆蓋;聯合稅務部門召開研發活動及技術合同登記培訓會,提高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水平。以省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共同體產業服務團為抓手,舉辦高效栽培技術培訓班,提升我市特色農業科技含量,提高農民種植本領。2023年,共計組織開展各類培訓會議20次,參訓人員達到800人次。我們主動靠前,優化服務手段。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強化精準服務,組織服務企業突擊隊,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政策指導。面向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安排專人開展“一對一”輔導、“點對點”指導,了解掌握各行業的技術、政策需求,對接匹配符合申報條件的獎勵政策,確保技術合同“應登盡登”,惠企政策“應享盡享”。2023年,全市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47.1億元,登記總量為濟寧各縣市區首位,技術合同成交額連續3年實現大幅增長;2項成果獲2023年省科學技術獎,其中兗礦能源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濟寧市唯一,珞石科技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
【李冰】感謝喬局長的介紹,下面進行現場提問。提問前請舉手示意并通報所在媒體的名稱,謝謝!
【濟寧日報】各位領導好,我是濟寧日報的記者。據了解,鄒城市科技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科技型企業培育取得了許多新突破。請問2023年這項工作具體是如何開展的呢?謝謝!
【李冰】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謝鵬局長回答。
【謝鵬】好的,首先感謝您的提問。
2023年,市科技局全力打好創新企業的培育“攻堅戰”,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行動,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主導作用。
一是扎實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評價工作。牢固樹立“創新不問出身、不分大小”的理念,我們聯合各鎮街、園區開展了“大走訪大調研”活動,系統梳理了全市中小企業的情況,動員符合條件的企業“應評盡評,應入盡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入庫總數較2022年同期增長119家,增長了96.7%。
二是全力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強化上下聯動、協同創新,我們圍繞創新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建立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綜合運用政策引導、申報指導等多種手段,引導企業盡快達到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條件,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邁上新臺階,2023年全市高企數量較2022年同期增加了45家,增長了32.8%。
三是著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鼓勵企業面向長遠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力度,支持龍頭骨干企業牽頭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年內新增了市級技術創新中心等企業研發機構15家以上,推動了規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機構全覆蓋。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大眾網】各位領導好,我是大眾網的記者。剛才聽喬局長介紹,我們了解到鄒城市科技創新工作在去年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那么今年鄒城市科技局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呢?
【李冰】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史凡法主任回答。
【史凡法】好的,感謝您的提問。
今年市科技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全國、省市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戰略部署,奮力“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提升創新主體地位,強化創新平臺培育,擴大科技合作,壯大人才隊伍,不斷優化創新生態,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魯南科技創新發展新高地。重點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大力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我們將繼續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支持友和生物、達野智能裝備等企業創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年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均突破210家。全力支持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做好研發費用歸集,全社會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嚴格篩選把關科技項目申報,支持兗礦輕合金、天河科技等企業申報省重點研發計劃,爭取年內承擔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0項以上。
二是加快提升平臺能級。圍繞科技型企業科創平臺“全覆蓋”的目標,加強科創平臺的謀劃布局和績效管理,重點推動高精新醫藥園區孵化中心創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奧晶生物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兗礦能源續建院士工作站,全年新建省級以上科創平臺8家以上。
三是全面激發人才活力。制定“一企一策”精準匹配企業人才需求,強化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引育工程,提供“保姆式”服務,全力突破國家級人才工程。深化多層次產學研合作交流,舉辦“名校直通車”科技合作活動,拓寬引智渠道,搭建校企對接平臺,進一步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四是持續深化改革攻堅。持續開展省科技創新強縣創建工作,強化復盤分析,加大對上爭取。圍繞全市“1+5”主導產業,著力推進“四鏈融合”,持續推動全國創新型縣(市)、省級高新區建設,努力打造“鄒城樣板”,推廣“鄒城經驗”。
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
【鄒魯融媒】各位領導好,我是市融媒體中心的記者。我們了解到去年我市在產學研合作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請問2024年市科技局在產學研合作活動方面有什么具體打算呢?
【李冰】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邵長清主任回答。
【邵長清】好的,感謝您的提問。
2024年,市科技局將繼續深化落實市委、市政府對新時期科技創新工作的部署要求,繼續深化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產學研相關工作:
一是舉辦一些精準產學研對接。持續完善企業人才技術需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兩張圖譜”,組織我市科技型企業赴中科院、上海交大、中國礦大等高校院所開展精準“1+5”產業產學研對接系列活動;支持山東益中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與山東大學等高校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建創新實體。
二是舉辦名校直通車活動。充分利用我市企業與高校院所現有合作基礎,組織我市科技型企業赴珠三角等創新活躍地區對接華南理工、中山大學、中科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等高校院所,開展智能裝備制造、高端化工、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產學研合作專題活動,進一步深化合作關系。
三是促進產學研成果落地。我們將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成果轉化風險評估,降低成果轉化失敗對企業造成的嚴重損失,提高企業開展成果轉化的積極性;結合產學研合作具體情況,引導企業與合作院所聯合申報省、市科技計劃項目,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技術。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李冰】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的現場提問就進行到這里,如果還有需要深入采訪的媒體,可以在會后聯系市科技局,聯系電話5213051。最后,希望媒體記者們一如既往的關心關注鄒城市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助力我市科技創新事業再上新臺階。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