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鄒城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召開“鄒城答卷2023”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3場,很高興邀請到鄒城市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延亭先生,鄒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杰先生,鄒城市發展和改革局服務業發展科科長孫玉純女士,鄒城市發展和改革局動能轉換協調科科長趙海峰先生,請他們共同為我們介紹2023年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首先,請王局長作介紹,有請。
【王延亭】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鄒城市發改局,向各位記者朋友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鄒城發展改革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圍繞“全省進10強、全國進30強”的奮斗目標,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大力實施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打造產業強市、建設“雙百”城市,開創了爭先進位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經濟運行健康向好。2023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居濟寧第1位,增幅濟寧第3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96億元、增長9.5%,“四上”企業達到1163家。縣域經濟“5+1”高質量評價連續四個季度列濟寧市第1名。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加速推進總投資1130億元的231個重點項目,10個項目入選省級重點項目,25個項目入選濟寧市級產業項目,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6億元,投資完成率120%。集中開工總投資253.6億元重點項目38個,兗礦能源智慧制造產業園一期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14個項目獲政府專項債支持,45個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年底重點項目現場觀摩綜合成績列濟寧市第1名,3個項目入選“十佳”“五佳”項目,濟寧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位列“十佳”項目第1名。助企攀登取得新成效。加快推進80個攀登項目,解決企業政策供給、金融支撐、科技賦能、土地保障等問題170項,保障項目用地2100余畝、能耗指標28.9萬噸、煤耗指標50萬噸,協調融資74億元,解決用工2500余人,87家攀登企業完成營收783.8億元、增長34%。全市營業收入過億元企業170家、過10億元企業28家、過百億元企業3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綠色工廠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家、瞪羚企業4家、制造業單項冠軍5家。園區功能實現新提升。實施中壓鍋爐、北控污水處理廠、兗礦能源智慧制造園區雨污管網等工程建設,提升高精新醫藥孵化中心水、電、汽、暖等基礎設施配套,新建標準廠房21萬平方米、雨污管網26公里,提升道路11公里。連續兩年入選“中國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榜”,獲評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全國園區水效領跑者和省級節水標桿單位、省級“海智工作基地”。
二、產業培育質效并進。堅持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牽引,深入實施產業鏈現代化建設攻堅行動,形成了更具競爭優勢、更具聚合效應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主導產業擴量提質。圍繞全市“1+5”產業集群,動態更新13條產業鏈圖譜,全力打造精細化工、裝備制造兩大千億產業集群,濟寧能源精密制造產業園、泰山玻纖新材料基地等六大百億板塊,引導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落地,“1+5”主導產業營業收入達到740億元。礦山裝備產業集群入選工信部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優勢彰顯。全市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71萬畝,糧食種植面積104萬畝,總產9.7億斤,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食用菌種植面積達2600萬平方米、年產鮮菇38萬噸,恒發、常生源等5家企業獲評全國“工廠化食用菌重點企業”,“鄒城蘑菇”品牌價值達20.53億元,“看莊土豆”“嶧山桃”被評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中心店草莓被評為受市場歡迎草莓區域公用品牌。服務業提檔升級。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41家、在庫企業達到105家,數量濟寧第一,規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收46億元。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5萬戶,市場主體突破11萬戶。培育農文旅融合型“小巨人”企業10家,建設鄉村精品文旅示范樣板85個,培植鄉村文旅品質小店150家,獲評山東省文化和旅游產業先進縣。
三、城鄉一體加速融合。堅持城市、城鎮、鄉村一體推進,打造產城融合的載體、城鄉融合的平臺、幸福生活的家園。城市更有品位。加速推進“雙百”城市建設,聚焦產城、景城、人城融合擁湖發展,構建“一核一環四區”發展布局。大力推動環湖片區、啤酒廠片區、三里營等5個千畝片區開發,落地建設錦繡乾城、綠城誠園、雍澤府、兆山云境等13個優質房地產項目。實施17處老舊小區、3357套棚戶區改造項目,完成15條、16.3公里合流制道路管網改造。新建改造弘義路、信忠路、營西南路等主次干道17.35公里,完成300余處、6.5萬平方米的建筑前區維修,創建10個濟寧市級“美好家園”示范小區,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取得積極進展。城鎮更加靚麗。投資7668.9萬元開展“一提升、兩治理、三改造”專項整治行動,鎮街駐地環境質量大幅提升。實施城鎮建設樣板標桿示范工程,城前、郭里2個濟寧市精致城鎮建設試點鎮的13個重點建設項目,城前、郭里、太平3個鄉村公共服務能力示范鎮的14個重點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太平、北宿、城前、中心店4個鎮入選全國千強鎮,太平榮獲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省小城鎮創新提升行動試點鎮,看莊、大束獲評省級農業產業強鎮。鄉村更加和美。持續推動大束鎮首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城前鎮濟寧市級示范區及5個縣級示范區建設,累計創建省、市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45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推進840個星級村提檔升級,完成農村改廁2178戶、危房改造92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36個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到100%。
四、改革開放釋放活力。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強化科技賦能、匯聚政策紅利,塑強了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對上爭取捷報頻傳。試點示范爭取成效突出,蟬聯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獲評省工業強縣、對外開放強縣、現代流通強縣、文旅康養強縣以及全國節水型城市等一批國家級、省級榮譽試點。2023年,共爭取省級以上競爭性資金53.77億元,比上年增加16.05億元;爭取省級以上政策項目197個,比上年增加23項。對上爭取工作列濟寧市第1名。科技創新持續突破。獲批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3項,新增省級以上科創平臺9家、總數達到83家,兗礦能源集團“煤液氣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復重組。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總數、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分別達到242家、182家。累計引進院士等高層次人才33人,創新資源不斷集聚。深化改革縱深推進。新增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創新引領型區域試點等省級以上改革試點53項,醫保服務標準化等9項國家級改革試點通過驗收,202項改革經驗做法在國家和省級層面宣傳推廣,5項工作獲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勵。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程網辦率保持在98%以上,215項“跨省通辦”事項和298項“全省通辦”事項落地實施,持續優化政務服務工作做法獲省政府辦公廳發文推廣。
五、安全發展持續穩定。注重守底線、防風險,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牢安全生產、糧食能源底線,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精準實施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完成里彥電廠4臺機組關停和鄒縣電廠1臺機組改造,持續開展水環境突出問題安全隱患排查行動,排查整改問題6115個,5個南四湖流域生態保護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全市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安全生產全面加強。開展化工行業、電氣焊作業、體育場館、消防、自建房屋、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查改問題隱患5.72萬項,巡查山林230萬余畝,自建房隱患鑒定率和整治率達到100%,查處超限超載違法運輸車輛462輛。能源糧食保障有力。強力推進煤炭消費壓減,全年煤炭消費量470萬噸,超額壓減39萬噸。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完成新上節能減煤項目18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并網容量達到71萬千瓦。完成地方儲備糧油輪換,確保儲備糧油規模完整、儲備安全,建設物資儲備站點70處,建成魯西南縣級最大綜合物資儲備庫。風險化解穩妥有效。集中開展信訪積案化解、矛盾糾紛調處、風險隱患清零、治安安全整治等專項行動,累計督辦重點群眾訴求事項11006件,辦結10524件,辦結率95.62%,入選全國治理能力百強縣,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六、民生事業保障有力。始終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社會就業平穩向好。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5904個,新增城鎮就業9000人,舉辦各類招聘活動67場,促進達成就業意向1.4萬人次。創新打造鎮街就業驛站16處,入選“高質量充分就業省份”揭榜領題標志性項目。教育惠民成效顯著。高標準承辦全省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大會、濟寧市第16屆運動會,鐵西、孟子湖教育園區等重點教育工程穩步推進,北城教育園區、老一中順利投用,新增學位8700個,高考清北上線6人,中考高考成績在濟寧市全面領先。文化供給豐富多彩。舉辦孟子故里(鄒城)母親文化節,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8000余場次,創作完成村歌80余首,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10處,新建標準化智慧化城鄉書房3處,“孟子湖社區城市書房”入選濟寧最美城鄉書房。醫療體系不斷健全。順利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示范縣”評審驗收,成功創建第一批“山東省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縣”,醫養結合機構數達到21家,居濟寧市首位,全市38家醫院全部實現住院、門診慢特病和普通門診跨省及省內跨市聯網直接結算。社會救助持續完善。發放救助資金2.02億元,惠及困難群眾3.2萬人。“鄒全助”社會救助品牌、“鄒全救助碼上服務”案例分別獲評省優秀品牌及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創新應用大賽智成獎。22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養老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回顧過去一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可喜成績,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廣大干部群眾的團結拼搏和共同奮斗。市發改局作為宏觀經濟牽頭部門,在新的一年,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大力實施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全力攻堅經濟運行、項目建設、對上爭取、綠色轉型等重點工作,以更加扎實有力的舉措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現代化強市貢獻更多發改力量。
謝謝大家!
【李冰】感謝王局長的介紹,下面進行現場提問,提問前請舉手示意,并通報所在媒體名稱,謝謝!
【鄒魯融媒】各位領導好,我是市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去年8月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請問《意見》對我市下一步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有何指導意義?
【李冰】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孫科長回答。
【孫玉純】好的。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去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山東服務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山東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全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意見》明確了加快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即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立足全省服務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堅持擴量與升級并重、傳統與新興協同,放大發展優勢,加快補齊短板,激活現代服務業發展動力,增強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拉動作用,助力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具體包括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產業新體系、實施服務業補短提升十大行動、保障措施等方面。在著力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產業新體系方面,《意見》提出,要緊緊圍繞先進制造業建設,圍繞發展基礎較好的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商貿流通、軟件服務、工業互聯網、商務服務等六大生產性服務業,鞏固提升、放大優勢;著眼提升服務品質、改善人民生活,加快促進文化旅游、教育培訓、醫養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服務五大生活性服務業,提檔擴容、優化供給;聚焦新領域新賽道,突破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科技服務、節能環保、檢驗檢測、人力資源六大新興服務業,提速布局、補齊短板。在深入實施服務業補短提升方面,《意見》提出“十大行動”:1、實施產業深度融合行動,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2、實施數字賦能增效行動,統籌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服務數字化。3、實施集群集聚發展行動,培育地方特色主導產業,構建與人口、城鎮和產業布局緊密銜接的現代服務業新格局。4、實施企業矩陣培育行動,全面提升服務業市場主體創新力、影響力和競爭力。5、實施招商引資行動,加快引進優質服務業企業和優質服務業項目。6、實施消費引領擴容工程,鞏固批零住餐、房地產等傳統消費,拓展新興消費。7、實施品牌標準升級工程,強化質量標準引領作用,塑強山東服務業品牌。8、實施改革創新行動,創新優化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9、實施開放合作拓展工程,加快服務業領域對外開放,激發市場活力。10、實施人才引領行動,強化服務業發展的人才智力支撐。在保障措施方面,《意見》指出,圍繞以上重點任務,建立健全組織領導、要素保障、項目支撐、人才引領、督導評估體系,保障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取得實效。
下一步,市發改局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濟寧市發改委工作安排,全面深入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一是繼續挖潛增量,精準服務企業。認真研究細分行業,針對仍存在空白的細分產業,定向培育引導;完善、充實、健全服務業“準四上、種子以及幼苗企業”項目庫,深入挖掘新納統服務業企業,了解企業需求,聯合各業務主管部門多方位幫扶指導,助推企業紓難解困,做好服務業企業納統培育。二是部門聯動,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按照“政府領導、屬地管理、部門培育”的服務業指導培育體系,打破部門間信息壁壘,建立動態機制,層層傳導壓力、步步壓實責任,確保服務業指標工作任務取得成效。三是強督考、壓實責任。對指標目標完成情況建立“月調度通報”制度,推進各項指標任務抓實抓細;完善服務業考核相關制度,加大考核力度,確保順利完成2024年工作任務目標。
【濟寧日報】各位領導好,我是濟寧日報的記者。據了解,2023年鄒城市成功創建了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創新引領型區域試點,請問在試點創建上,我們的總體思路及工作舉措有哪些?
【李冰】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趙科長回答。
【趙海峰】高質量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山東的重大戰略任務。市委、市政府將區域試點創建作為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抓手,設立試點推進工作專班,建立綜合會商、協調推進、督導調度工作機制。市發改局作為牽頭部門,緊盯創建要求,與編制專家組溝通,深入謀劃試點思路,高標準編寫申報書,經市級推薦、省級部門聯合初審、專家競爭性答辯評審等環節,我市成功入選試點名單,充分展現了我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效。在試點創建上,我們緊緊圍繞“1234”工作總思路,統籌抓好試點推進。即聚焦一個核心,培育縣域標志性產業鏈和特色產業,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做強兩個支撐,一是協同推進科技創新;二是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錨定三個定位,一是全省縣域高質量發展高地;二是京滬廊道先進制造集聚區;三是生態宜居幸福城。實施四大推進措施,一是“融鏈固鏈”,打造縣域地標產業集群。以推動“鏈主”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協同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鏈長”“群長”統籌指導和“鏈主”引領帶動作用,培育一批強鏈補鏈穩鏈合作示范項目。二是“創新飛地”,做強科技創新硬支撐。借鑒長三角創新飛地建設模式,發揮比較優勢,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平臺、人才建設、技術攻關等要素支撐,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三是“品牌引領”,打通蘑菇全產業鏈條。強化政策引導扶持、科技創新支撐、區域品牌再造等舉措,推動食用菌全產業鏈升級,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不斷提升“鄒城蘑菇”品牌競爭力。四是多措并舉,全方位提升要素保障能力。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重點項目傾斜,在主導產業培育、園區平臺搭建、基礎設施提升、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上集中發力,為推動全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通過試點深入實施,我們在打造縣域地標產業集群、培育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鄒城經驗”,爭當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典范。
【鄒城在線】各位領導好,我是鄒城在線網站的工作人員。請問今年發改局計劃如何開展重大項目建設服務工作?
【李冰】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陳主任回答。
【陳杰】項目是促進經濟增長的硬支撐,是推動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硬抓手。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強化大局意識、拼搶意識、服務意識,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要沖刺”的奮進姿態,搶抓政策機遇期、施工黃金期,深化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一是突出重點抓開工。把項目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硬支撐,堅持“抓重點、重點抓”,對80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開復工情況、手續辦理情況實行日調度、周通報,督促項目單位完善前期手續,認真研究梳理,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推動項目能開早開、應開盡開。牽頭做好濟寧市、鄒城市集中開工活動籌備,篩選確定集中開工項目、指導做好現場準備,督導調度項目進展情況,鼓足干勁、大干快上,全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提速提效,奮力實現“開門紅”。
二是爭分奪秒趕進度。會同有關指揮部、鎮街、部門,策劃生成2024年全市百項重點工程項目清單,明確年度投資計劃、任務目標,實行市級領導包保,切實促進項目建設,對123個總投資155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26.5億元的百項重點工程項目,實行清單式管理、臺賬化推進,將項目建設的目標任務分解到月、細化到旬、落實到人,努力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確保實物量、投資量、工作量“三量齊增”。
三全力以赴解難題。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深化重點項目分級分類要素保障,盡快落地2024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抓住政府專項債、超長期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政策機遇,充分發揮政策性資金支撐帶動作用,切實破解項目建設土地、資金要素制約。召開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會議,通過集中分辦、掛牌督辦等方式,精準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堵點,拓展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為項目提供“一對一”的全周期跟蹤、全流程服務,合力推動項目快建設、快投產、快達效。
【李冰】感謝各位發布人的解答和媒體的關心關注,由于時間關系,現場提問就進行到這里,有需要深入采訪的媒體,可以在會后聯系市發改局,聯系電話是5214304。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進行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