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建筑是跳動的音符,是吟唱的詩句,是凝固的舞蹈,是一切的可能。我一向對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很感興趣,這些年,常常利用去外地的機會,瀏覽欣賞當地一些著名的建筑,像北京的鳥巢、上海的博物館、南京的中山陵,但這一次,上海世博會的建筑之美妙還是給了我極其強烈的震撼,禁不住拿起筆來,書寫著我的感慨……
漫步在世博園區,仿佛世界建筑萬花筒,讓人眼花繚亂。每一個展館都極盡創意之能事,都會讓人心潮澎湃。以色列館是枚美麗的“海貝殼”。兩座互相環抱的流線型建筑組合在一起,一邊用土黃色原石砌造,另一邊則用透明的玻璃覆蓋。虛與實、輕與重,截然不同的材質和鮮明的色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其場館的外形,有人認為是太極陰陽圖,有人感覺是環抱的雙手,還有人覺得更像以色列麻花式樣的手工面包哈拉。規則的長方體建筑在本屆世博會上可不多見,但法國館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網格仿佛歐洲宮廷美女的面紗,多少給這個方盒子一些嫵媚和輕柔。法國人不僅搬來了凡高、塞尚和羅丹,還將凡爾賽花園的精神搬到了法國館里。在館內,我們可以看到那些規則剪形的綠色植物垂落下來,就好像形成一個個綠色的符號,空氣中都彌漫著淡淡的綠葉味道,我們呼吸一口,好像感受到那么一點法國田野的芬芳,真是令人耳目一新。法國人真是將綠色環保和低碳的理念貫徹得如此徹底———自然,也可以與城市如此合拍。
對我而言,最強烈的視覺效果來自波蘭館,他們將民間傳統藝術發揮到了極致。整個展館像一張剪紙板折疊出抽象造型,墻體布滿精致的鏤空花紋,極具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魅力。白天,陽光透過空隙灑進館內,在地上“剪出”花紋;夜晚,燈光從花紋中映射出去,在夜空中“剪出”立體花樣。光影瞬息變化,讓靜態的建筑呈現出輕歌曼舞般的靈動之美。同樣是鏤空外墻,土耳其館卻宛若一個神秘盒子,米色內墻之外,罩著一層鏤空紅縷衣,蜂巢狀的孔洞下,雕刻著黃牛、雄鹿、老鷹等野生動物的抽象畫。據說這個設計靈感來源于世界上最古老村落的一幅壁畫,對比強烈的色彩,鏤空疊加的設計,讓這座質樸古典的建筑呈現出強烈的后現代風格。
據介紹,西班牙展館的設計源自國舞弗拉明戈。波浪狀的線條仿佛是舞者飛揚的大裙擺在音樂中凝固的一剎那,建材用的卻是古老的藤編,遠遠望去,又仿佛一朵盛開的花,看上去形似籃子。站在西班牙展館外邊,看著波浪狀線條的外形,我似乎聽到了弗拉明戈強烈的腳步聲、響亮的擊掌聲,躍躍欲試地想跳上一段這最富感染力的舞蹈。走進館內,影像在墻壁上狂野地涂畫,畢加索的名畫《格羅尼卡》和弗拉明戈的舞者跳躍著西班牙人的熱情,聲音、建筑、舞蹈,在這里如此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另外最吸引游客的還有6.5米高的“小米寶寶”。難怪到這里參觀的人群都要排上幾個小時的隊。
芬蘭館在世博園里別具一格。四面環水,高大的白色主體建筑,仿佛一只巨大的冰碗,靜靜地漂浮在水上,讓人遠遠看到就感覺到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涼,這景致馬上就會讓人聯想北歐那寧靜的夜晚。我來到場館的入口處往里張望,發現第一層是一個天井,開闊的布局與中國的四合院頗有神似之處。站在這片空地上,一旁放著一塊印有“冰壺”兩個中文大字的石頭,還有一個盛有水的木桶。參觀的人群可以用水在石頭表面練習書法,描繪心目中的過去和未來。若是抬頭仰望,在高聳的白墻包圍之下,天空與云朵仿佛觸手可及。據那里的工作人員介紹,設計這片天井,是為了在世博園里保留一塊最適合冥想的空間,讓參觀者遠離外界的嘈雜,靜下心來思考,從內心深處獲取生活的靈感。“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出自我國唐朝詩人王昌齡的詩句,在這里卻把中芬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遠望去,沙特館外形“絲路寶船”帶著濃厚的沙漠風情和阿拉伯神話色彩。雙曲面船形建筑,像是阿拉伯神話中的“月亮船”,頂層設計為阿拉伯屋頂大花園,樹影婆娑,如充滿了生命和希望的綠洲,使我很快聯想起《一千零一夜》里的神奇飛毯和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排了三個多小時的隊,進館時已是夜幕降臨,登上這艘“月亮船”,但見行道兩旁棵棵棗椰樹影婆娑,大漠風姿若隱若現,沿著“舷梯”盤旋而上,在頂樓步入一條循環運行的“空中步道”,一個碩大無朋的環狀銀幕上映現著曼妙的中東風景,這就是堪稱世界之最的三維電影院!突然,天幕開啟,舉目漫天星光閃爍,俯首則是旋轉中的地球,讓人恍若置身于浩瀚壯麗的宇宙之間,那份驚喜,那份震顫,那份激越,那份遐思……真是難以言表。
隨著一位志愿者的手指處觀望,遠處的日本館猶如一個巨大的紫蠶寶寶趴在黃浦江邊,弧形穹頂,宛若一條臥蠶,色彩上用了很鮮見的淡紫色,卻是日本和服的經典色彩,溫和可親。展館外觀的基調色為紅藤色,由象征太陽的紅色與象征水的藍色交融而成,自然完美。展館的外壁會隨著日光的變化及夜晚的燈光變換各種“表情”,讓參觀者感受到一種動感。我想,“紫蠶島”這個昵稱十分貼切。夜晚亮燈時,白日安靜的“紫蠶”在燈光的襯托下立刻靈動起來。你會想起什么?是否像極了宮崎駿漫畫《龍貓》里的“貓巴士”?
瑞典館。從外觀到它的三層展館,都閃爍著別出新意的“創意之光”。其建筑外墻乍一看遍布著象征城市的網絡,如果把它平鋪開來,就是一張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地圖。最讓孩子們欣喜的是,瑞典著名的文學童話人物“長襪子皮皮”,也是瑞典館的導游之一!阿聯酋館。就如同一枚巨大的玳瑁色貝殼臥在藍天下,又像兩條比肩的魚兒,脊背上片片魚鱗熠熠閃光,又似兩座巨大的沙丘,以獨特方式告訴人們如何利用能源。瑞士館。場館外部的幕幃用大豆纖維制成,既能發電,又能在展出結束后被天然降解。
置身于世博的建筑里,所有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中國國家館東方之冠的雄姿。中國國家館的營造運用了傳統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的結構,形如冠蓋,層疊出挑,成為建筑形態的文化表達;展示內容亦以“尋覓”為主線,從當代切入,回溯、探尋中國城市的底蘊和傳統,由綿延的“智慧之旅”引導參觀者走向未來。我想,動態《清明上河圖》復活的不只是北宋的繁華街景,更是歷史演進中的城市形態;“國之瑰寶”展示的不只是金屬冶煉、絲綢染織、造紙印刷、中醫中藥等發明創造,更是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的生動樣態;軌道游覽所見的拱橋、庭院、園林,是營建的智慧,更是生活的詩意。
和中國館同樣引人注目的,是世博軸。這一地上兩層地下兩層的半敞開式建筑,從園區的主入口一直延伸至黃浦江邊的慶典廣場上。在夜晚,世博軸上六個巨型圓錐狀的“陽光谷”,變幻著五彩的燈光,那張開的大喇叭口,從40米高的空中把新鮮空氣“采集”后輸送到地下兩層的空間里,既緩解了地下空間的壓抑感,又實現了節能,更是每天晚上亮麗的景觀。到了白天,陽光谷還能充分地吸納陽光哩??梢哉f,世博的建筑,驚喜無處不在,光影變幻、線條設計、色彩調配,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我們仔細地品味。
我想,在世博會璀璨的夢想中,在各國展覽館繽紛的色彩中,在上海魅力的放射中,在世界文明的交融中,我們更多的城市,如何去為更美好的生活而奮起直追,而進一步加快經濟轉型?如何使我們的城市涌流著城市旺盛的創造力、生命力,傳遞出城市嶄新的發展觀、價值觀。我想,這是我們參觀世博園后所得到的啟示。
作者 楊士田
- 上一篇:風光秀麗十八趟
- 下一篇:預言上海世博會的晚清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