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舉世矚目的上海世界博覽會在美麗的黃浦江畔隆重開幕。作為展示當今世界新科技、新文明的國際盛會,上海世博會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截至9月上旬,上海世博園入園參觀人數已突破5000萬人。
“世博會離我們遠嗎?”身為一名鄒城人,自然關注上海世博會與孟子故里文化、經濟相關的信息。9月11日,《新鄒城》編輯部記者走進上海世博園,現場尋覓、采擷到世博園內有關鄒城及孟子文化的信息元素。
“孔孟桑梓地,齊魯青未了”。位于世博園A片區內的山東館,以其豐富的展覽內容、奇特的外觀造型成為中國省市區聯合館中最受歡迎的場館之一。在山東館“城市智慧”廳的電子屏前,我們看到了老鄉孟子的和藹形象,不但對孟子思想進行了詳細介紹,還專門注解到:“孟子對后世的貢獻之一,在于城市的政治管理”。在“城市家園”展區,記者現場看到兩位來自廣東的中學生游客,利用高清晰觸摸電子屏饒有興趣的觀看鄒城孟廟、孟府的圖文介紹。
“有恒產者有恒心”、“取之有時,用之有節”、“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兩千多年前孟子提出的一系列社會、生態和諧發展的思想主張,對于今天我們建設和諧社會仍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山東館的設計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山東館的設計創意正是借鑒了孔子、孟子等為城市建設所提供的思想智慧,而將山東“和而不同”的城市發展理念與“天人合一”的城市家園理想作為兩個重要訴求點切入其中,才成功實現了山東館歷史與現實的對接,展現了齊魯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想起孟老夫子的還有舉辦世博會的上海當地人。“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成勝食也”, 兩千多年前,孟子對生態平衡作出這句精辟論述,出現在今年上海市的高考作文題目中,讓考生以我們老鄉的這句名言為質料加以論述。出題的教育專家稱,此舉意在引導考生存眷生態平衡的話題,讓上海當地的孩子們更加關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
好像光讓孩子們理<?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解孟子老師的話還不過癮,高考結束后,上海當地一家有影響的新聞媒體策劃、組織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管理部部長、丹麥館館長等參與世博會的有關人士當一回高考學生,以孟子的這句名言進行著文論述,說說他們心目中的世博主題。
上海世博會吸引了全球240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前來參展,外國展館有相關孟子的信息嗎?
位于B片區的馬來西亞館,不但外觀色彩濃郁奪目,而且展館設計奇特,遠遠望去,猶如一艘遠航而來的一條“木船”。走進這條“木船”,首先映入參觀者眼瞼的是該國旅游部部長黃燕燕的巨幅歡迎圖片。而就是這位漂亮的女部長,在一年前來參加馬來西亞館奠基時談到:確定“和諧城市生活,融洽馬來西亞”為馬來西亞館的設計、展覽主題,正是受中國思想家孟子“修其身而天下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啟發,并詳細表述了她對這句名言的理解:“修身—終生教育,齊家—親子,全家一起活動,治國—馬來西亞全國日,平天下—和諧友好和平。”
參觀當日下午,記者冒雨走進位于世博園C片區的美國館,當在館內看到奧巴馬、希拉里等美國政要和眾多美國普通民眾一起,通過高清巨幅數字影像用中國話向現場中國觀眾問好時,不由想起一年多前奧巴馬總統在中美經濟對話活動中引用一句孟子名言妙論中美關系:“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意在中美雙方加強對話與合作)。看,一不小心,我們的老鄉還當了一回中美和平大使。
其實在上海世博園內有關孟子、鄒城的信息還不止這些:今年7月8日—12日上海世博會“山東活動周”期間,由我市20名農民藝術家組成的“平派鼓吹樂”演奏隊伍成為山東省5支民間參演藝術隊伍之一,參加了世博巡演活動,向海內外游客成功展示了孟子故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我市大束鎮食用菌特色產品“大束褐菇”被上海世博會組織接待單位采購,走進了世博園餐桌;市文物旅游部門開展的“觀世博、訪亞圣、修學游”旅游活動,已吸引百余個參觀上海世博會的海外旅游團隊前來孟子故里觀光旅游;據市文物旅游局統計,從上海世博會開幕到9月上旬,我市已有近12000名市民群眾前往世博會游覽參觀,在上海世博園5.28平方公里熙熙攘攘的眾多參觀者中,平均每天都有100余名參觀者來自孟子故里……
相信隨著我市經濟文化社會事業的不斷發展,今后一定會有更多的“鄒”字號工農業產品走出鄒城,亮相國內、國際經濟、文化舞臺。
作者 呂衛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