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秋天,我讀初三,開學伊始,迎來了我國的第一個教師節,全校師生歡呼雀躍,整個校園籠罩在一種歡樂的氣氛當中。在那之前,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很低,被人蔑稱為“臭老九”,老師們壓根沒有想到,國家竟然能設立一個自己的節日。教師節來臨之際,所有同學都在費心思,要給自己的老師準備一些禮物,只有我,興奮之余沒有這份顧慮,因為我的班主任老師就是母親。
母親是個代課教師,工資很低,只有幾十元,然而她并不計較報酬,把全副身心都撲在班里的孩子們身上,相比較而言,對我的關心反而少了許多。母親很忙,她一邊在學校勤勤懇懇地上課,還要抽出課余時間忙著田里的農活,因此很辛苦,身體也不好。在第一個教師節前夕,母親作為優秀教師代表,參加縣里召開的會議,受到有關領導的接見。會議結束回家,母親帶回了會上發的一床毛毯,更帶回一個令她激動不已的好消息,那就是盼了十幾年的代課教師轉正的名額。我記得那晚母親激動不已,批改作業加上備課一直忙到凌晨三點,父親多次催她睡覺,可母親睡意全無,全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后來父親強行把燈關了,母親才上床休息,但是在床上,母親輾轉反側,仍然激動得睡不著。
教師節那天,我們上午上課,下午放半天假。中午放學的時候,母親收到了同學們送的禮物,我記得是滿滿一籃子的東西,有玉米棒子、南瓜、黃瓜、藕、棗子等等。這些都是同學們自家田里種的,母親沒有拒絕同學們的心意,看著樸實而情真意切的禮物,母親好像看到他們一張張笑臉,既欣慰又感動。剛吃過午飯不久,就有二十多個同學來到家里,他們跟母親說,實在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禮物,趁著放假,來幫老師分擔一些農活。因為都是農村孩子,在家里也是什么活都干。他們分頭行動,有幾個讓我帶著去田里割山芋葉回來喂豬,人多力量大,準備的山芋葉至少夠豬吃一個星期的。剩下的那些同學,幫我家收玉米棒子,收回來又幫著掰玉米,忙了一下午,把家里兩畝地玉米全部收割掰好,這在平時,至少要父親母親忙十天半月的。看著掰好的玉米棒,母親要留大家吃晚飯,可是一個個說什么也不答應,硬是走了,讓母親非常不落忍,眼圈紅紅的。
雖說后來每一年的教師節,母親還會收到學生送的小禮物。但是第一個教師節及那年特殊的禮物,以及同學們的無比熱情,卻讓母親永遠難忘,直到如今退休在家,想起來還感嘆不已。
作者 謝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