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山古村落風景區,坐落于鄒城市石墻鎮,始建于北宋,發展于明清,保存于至今!對這個古村落,我早就仰慕已久,總盼望著有一天能去看看,去領略她的滄桑,去見證她的重生。
春日的一個周末,攜妻帶子,驅車前往。春寒料峭卻擋不住急切看到古村落的熱情。離開市區大約一小時,徑直來到風景區入口。
進入新落成的山門,古村的容貌便呈現在眼前。她位于兩座山中間的山坳里,南北狹長,一條小河穿村而過。石頭房,石頭墻,石頭院落,石板路小巷。依山而建,就地取材,擇鄰而居。簡單而不雜亂,簡約而不膚淺,錯落有致,格調清新,別具匠心。
順坡而上,慢慢走進村里。酒坊、油坊、粗布坊和豆腐坊,還有村中的老學堂,布局清晰、簡樸。當年小山村農耕與經濟、文化、教育共發展,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昔日的忙碌與繁華都靜靜地沉淀在小河的流水中。
大戲臺、文化廣場、老茶館便映入眼簾。當年這里是村民農閑時節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鑼鼓敲起來,藝人吼起來,小村歡騰起來。幾聲山東梆子,一段山東呂劇,會成為百姓茶余飯后滔滔不絕的談資。
村中最有文化代表性的就是臨河而建的“蕭進士院”了。蕭龍溪是北宋開寶年間的進士,考取功名后,曾到江南任職,為官清廉,政績卓著,從嚴治家,美名流傳。
出來進士院,走進東面的鄭家胡同。胡同的盡頭就是“六和院”了。此院落是上九山村淳樸民風、忠厚人家的代表,也是千千萬萬個中國農村家庭的一個縮影。被當地村民稱為“厚大門”“孝賢院”。主人姓鄭,兄弟六個,和父母臨院而居。六處院落各自獨立,而又整體互通。暗含了儒家思想的忠孝和合、嚴禁齊家的理念。
山風徐徐,流水潺潺,音樂舒緩,不禁讓人浮想聯翩、遐想無限。遠離城市的喧囂與浮躁,走進鄉村的安然與恬淡??梢宰屓藭簳r忘卻生活煩惱之擾、市井名利之心。
思緒回到今天,活在當下,很多人離開自己的故土,或求學、或就業、或創辦實業?;蚰瑹o聞,或飛黃騰達。多年之后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自己的老家,想起自己兒時的伙伴,想起村中的那盤石碾,還有那棵棵斑駁的老棗樹。這就是所說的魂牽夢繞的鄉愁嗎?
游子之根、學子之心、赤子之情!守望故土,記住鄉愁!鄉愁是厚厚的父母恩,鄉愁是暖暖的手足情,鄉愁是濃濃的鄰里鄉情。鄉愁是黎明的第一聲雞鳴、升起的裊裊炊煙。鄉愁是老人的深情呼喚、兒童的笑語一片。鄉愁是權重位高者的牽絆、鄉間村民的渴盼。鄉愁是婚喪嫁娶時的嗩吶聲聲、春種秋收時的希冀片片。一坡黃土,一口老井。春夏秋冬的輪回,酸甜苦辣的渲染!
心相連,情相牽,是永遠扯不斷的風箏線?;隊繅衾@,日夜留戀。游子臨行時父母的村口相送,學子歸來時的舉家歡慶。父母思兒時的翹首期盼,游子想家時的歸心似箭。燈火闌珊處的萬家團圓,月夜星辰時的靜謐一片。
古村山頂上發電風車在緩緩旋轉,讓小村更顯得古樸與現代。昔日的山村,像一位老者,慈祥而和善,忠厚而內斂;今日的景區,像一名少年,蓄勢待發,必會生機盎然。戰亂年代時的祈求平安,和平年代時的憶苦思甜。村民們的精心呵護,使得古村千年流傳;樂事者的遠見卓識,使得古村風采再現!記住鄉愁,熱愛家園,建設祖國,才能構筑幸福的中國夢,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
作者:劉玉宏
- 上一篇:流蘇花開四月雪
- 下一篇:三仙山感懷(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