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為尋找鄉村旅游的破題之路,鄒城市在山東省率先提出打造縣域整體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品牌——“鄒東深呼吸”。兩年來,圍繞著“鄒東深呼吸”品牌的打造,鄒城市堅持融合發展,全面推進景區建設、基礎配套、服務提升和市場營銷四大工程,不斷推進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生態鄒東逐漸成為魯西南乃至山東省著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以品牌為引導,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總目標,鄉村旅游和美麗鄉村、小城鎮建設、退耕還林、現代農業、鄉村記憶工程等融合發展的鄒城鄉村旅游品牌戰略模式,或許將給山東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一種可供借鑒的模式。
鄒城,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誕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之美譽,現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文化底蘊深厚,生態資源豐富。市區向東百里,秀美田園、古樸農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淳淳山泉滋養出滿目滴翠的“天然氧吧”;鄒城鄉村歷史厚重、民俗豐富,承載著“孟子老家,怡然鄉村”的記憶,上九山古村落、小彥民俗村、楊峪村、越峰村和香城美麗鄉村示范片區是其中的代表;鄒東森林覆蓋茂密,有嶧山國家森林公園、鳳凰山省級森林公園和鴻山、狼舞山、連青山等一批濟寧市級森林公園,嶧山和狼舞山同時還是省級水利風景區;鄒城濕地資源豐富,擁有太平國家濕地公園和北宿、香城兩處省級濕地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還為觀光農業開發創造了條件,目前,百里鄒東已興建起萬畝櫻桃園、萬畝紅棗林、萬畝核桃園、萬畝桃園、萬畝蘋果園等精品采摘園和三山農科園、綠鑫春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中心草莓園等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區。山、水、田、園、村交相呼應,交織成一幅渾然天成的美麗畫卷,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良好基礎。
打造一個縣域整體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實施整體品牌帶動戰略,是在鄒城市委、市政府的一次頭腦風暴中迸發出來的。
2013年,當鄉村旅游作為一項新的旅游命題如火如荼地發展時,鄒城市最具備生態資源優勢的東部山區還處于鄉村旅游發展的懵懂期。當時,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對于鄉村旅游的定位尚缺乏正確的思想認識,敢于探索的鄉鎮和村落,也由于產品單一、規模分散,難以形成發展鄉村旅游的強大合力。
眼見守著生態優勢的鄒東鄉村旅游遲遲無法破題。鄒城市自我剖析,鄒城東部山區不缺少好的旅游資源,只是沒有充分解放思想,為什么不能像孟子修學游、鄒魯文化一樣,先把鄉村旅游的整體品牌提出來,來一場自上而下的思想革命?
鄒城市委副書記朱瑞顯介紹,2013年4月,經過市委、市政府的研究,鄒城市正式提出了在全省率先打造一個縣域獨立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品牌——“鄒東深呼吸”。
“品牌戰略提出之初,不少人擔心,尚處于懵懂階段的鄒城鄉村游哪來支撐品牌的載體?”鄒城市旅游局副局長左新華告訴筆者。然而擔心歸擔心,品牌戰略如春風化雨般悄然改變著鄒城鄉村游的發展節奏,最重要的是以往自上而下的旅游無意識狀態開始逐步扭轉。2013年7月,鄒城市為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確立了實施“文化突圍”的工作戰略,成立了市級層面書記、市長親自掛帥的“文化突圍”指揮部,統籌全市的文化旅游發展,指揮部還專門下設由市級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鄉村旅游發展工作組,大力推進鄉村旅游開發。鄉村旅游發展基礎較好的十個鎮成立了鄉村旅游辦公室,明確專人專責,并將鄉村旅游納入年度鎮街綜合考核,調動鎮街發展鄉村旅游的積極性。
2014年,美麗鄉村建設、鄉村記憶工程、退耕還林這些國家重點政策的實施,給蓄勢待發的鄒東鄉村游整體破題帶來了政策良機。
“在鄒東深呼吸品牌戰略的指引下,鄒城開始將美麗鄉村、小城鎮建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實現‘城鎮景區化’、‘農業園區景區化’、‘美麗鄉村景區化’發展戰略,農林水、交通、旅游、文物、美麗鄉村等政策資金集中向鄉村旅游發力,美麗鄉村示范點、示范片區輪廓逐步顯現。”鄒城市委宣傳部部長王永玲說。隨著各項工作的融合發展,鄉村旅游的載體和框架逐漸搭建起來。
品牌戰略有了工作抓手,鄒城市自上而下發展鄉村旅游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并意識到了高點定位、科學規劃的重要性。
2013年,山東省旅游規劃設計院編制了《鄒城市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根據各鎮特色,堅持一鎮一品,對十個重點旅游鎮進行了明確定位;2014年,鄒城市委托專業公司進一步細化編制了《鄒城市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對重點旅游鎮和旅游村的定位進行了深化,對重點項目進行了開發策劃和概念性規劃。
為了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積極性,鄒城市還于同年出臺了《鄒城市扶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市財政設立文化旅游專項扶持資金,加大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扶持力度,對生態旅游景區開發建設規劃編制、A級景區創建、鄉村旅游驛站建設、農家樂示范戶培育、地方特色菜系和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的研發、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予以獎補。
美麗鄉村,“一鎮一品”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鄒城鄉村旅游逐步破題,“城前模式”、“鄒魯人家”、“鄉村驛站”、“美麗鄉村示范片區”等若干鄉村旅游子品牌框架體系逐漸形成,十大重點鎮形成了“美麗鄉村、一鎮一品”的鄉村旅游初步發展格局。
城前鎮以往是個可進入性和可觀賞性都不強的鄒東偏遠鄉鎮,但如今卻成為鄒城市“全域景區化”的典型代表。走在城前鎮的道路上,猶如置身風景名勝區當中。
據城前鎮文物旅游辦副主任常佃波介紹,城前鎮其實是一座千年古鎮,因位于3000多年前的藍陵城遺址之前而得名,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最近兩年,在品牌戰略的帶動之下,城前鎮在鎮域發展上開始扭轉觀念,將鄉村旅游同美麗鄉村、退耕還林一體規劃、同步實施,道路建設、水利設施改造、新型城鎮建設等所有工作朝打造鄉村旅游載體發力,打造了以藍陵桃花源、藍陵古城、藍陵濕地、藍陵公園等景區資源為核心的“全域景區化”旅游格局。隨著鄉村旅游載體的不斷成熟,藍陵桃花會、“藍陵人家”農家樂、“藍陵仙桃”農產品加工、銷售等下游相關產業也得到了全面帶動。如今“全域景區化”已經成為鄒城市鄉村旅游發展的“城前模式”,特色鮮明,獨樹一幟。
不同于城前鎮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香城鎮更加突出美麗鄉村示范片區的中轉功能,在毗鄰景區的鄉村建設“鄉村驛站”,滿足游客游覽景區之余的吃飯,購物,慢游騎行的需求。
香城鎮分管旅游的負責人時鵬告訴筆者,香城鎮發展鄉村旅游的定位是以景區為主體,輻射美麗鄉村示范片區的相關產業。緊鄰國家森林公園五寶庵山的北齊村是香城鎮重點打造的美麗鄉村示范片區中的精品村,村域博物館、充滿鄉村原生態的街道、菜園、休閑停靠點以及寬闊平坦的騎行道路,美麗鄉村的全新形象令人心曠神怡。一處可以同時容納360人就餐、購物、體驗的鄉村驛站將于7月份正式對外營業,北齊村引進了一家餐飲集團在此經營,一方面給一直呈現弱小模式的農家樂業戶帶來了更加先進的經營理念,另一方面促進村域相關產業全面發展。北齊村僅是香城鎮發展鄉村旅游模式的縮影,類似的村子在這個片區還有十幾個。據時鵬介紹,香城鎮下一步還將打造紅棗林精品采摘園等更多的景區,以景區為主體,輻射帶動更多的美麗鄉村片區產業聯動發展。
嶧山鎮境內坐落著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4A級旅游景區——嶧山風景區,依托嶧山景區,嶧山鎮以現有路網、河道為基礎打造了一條近15公里環繞嶧山的濱水綠道。涼風徐徐綠道騎行途中,游客還可以參與水上樂園、跑馬場、果蔬采摘、農事體驗、民俗觀賞、農家樂餐飲等參與性強的旅游服務項目,行程更加豐富多彩。據嶧山鎮負責人介紹,嶧山鎮對鄉村旅游的總體定位就是以環山濱水綠道景觀帶為依托,在景觀帶節點部位拓展吃、住、行、游、購、娛等體驗項目,引領帶動嶧山鄉村旅游整體發展,改變只有“一山”的旅游格局。
除此之外,筆者還探訪了中心店鎮、田黃鎮、張莊鎮、大束鎮、看莊鎮、石墻鎮等鄒城鄉村旅游重點鎮。每個鄉鎮都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形成了社區類、景區類、山岳類等各有千秋的鄉村旅游發展定位。
在石墻鎮,刻滿了傳統古村落印跡的上九山古村,在保留原汁原味古村風情的同時,還蘊含了難得的儒家文化古村的研學故事,打造了上九人家農家樂等相關產業品牌;綠鑫春溫泉度假莊園還有私人定制的家庭農場可供游客享受吃、住、打理農事的田園之樂。
中心店鎮則依托獨一無二的皇家香草莊園和草莓采摘基地,形成了投資者和本鎮農民利益共享的發展模式。
田黃鎮的紅色文化、大束鎮的佛教文化等都給該鎮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以生態環境為依托的
農民增收,持續發展
“目前,鄒東深呼吸品牌正逐步成為魯西南乃至全省的知名鄉村旅游品牌,同時也進入了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關鍵階段,亟須拓展深度和廣度,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朱瑞顯說。
濟寧市旅游局副局長陳曉霞也認為,鄒東是濟寧六大鄉村旅游片區之一,體量大載體好條件優越,雖然發展已然進入快車道,但也到了由概念性品牌向實體性產品品牌轉變的階段。
一路見證“鄒東深呼吸”品牌近年來的發展,鄒城市旅游局副局長左新華說,當鄉村旅游的框架體系漸趨完善,新的問題不斷出現。如何保護鄉村原生態不被破壞,留住鄉愁和鄉土記憶?如何進一步拓展鄉村旅游投融資渠道?如何創新鄉村旅游運營模式?如何讓三農產業和農民主動的融入到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并最終從中受益?
5月30—31日,在鄉村旅游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節點,圍繞這些焦點問題,鄒城市召開了“鄒東深呼吸”鄉村旅游品牌提升研討會,邀請旅游專家、旅游強縣、旅行社、媒體共同把脈鄒城鄉村旅游目前面臨的困境。
經過為期一天的鄉村旅游重點鄉鎮的考察,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南京中陸必得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陸乃高、山東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助理張宏瑞等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鄒城市利用優勢資源搭建鄉村旅游的架構已成趨勢,但也存在了很多不容回避的問題。
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戰略模式、產業模式、市場模式、投資模式、旅游模式、效益模式六大方面。
具體來說,雖然鄒城市已經進行鄉村旅游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融合發展,但尚未達到深度融合的程度。政府推動后,鄉鎮開放性投資承接力度不夠,鄉村旅游的投資主要依靠鄉里鄉親,尚未開拓更多的投融資渠道。把許多位于鄉村地區的主題資源等同于鄉村旅游,沒有實現三農的有效調動,因此農民通過鄉村旅游得到的實惠依然不普遍,不穩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規劃先行的思路中,許多項目做成城市型產品,缺乏鄉村特色,容易導致鄉愁的流失和淡化。
因此,專家建議,鄒城鄉村旅游的戰略模式是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總目標,在新型城鎮化戰略引導下以旅游小鎮為核心推進鄉村旅游開發,這樣各項工作的融合才能才更深入。
其次是在產業模式上,要以旅游為核心的第三產業帶動農業第一產業發展,真正把解決三農問題擺在發展鄉村旅游的戰略位置上,一定要把農民利益放在最終落腳點。
在市場模式上,要深度挖掘每個鄉村不同的文化底蘊、氛圍、個性和價值,這是生命線和核心,可以把孟子修學游主題與鄉村旅游完美結合形成鄒城獨特的資源優勢,上九山古村甚至可以打造成為鄒城旅游的核心產品,把這個經典的村落打造成為中國儒家文化第一村。
在投資模式上,要創造條件,廣泛吸引城市民間大資本積極進入鄒城鄉村旅游開發,農民要在這個過程中按照債權、股權、職權等權益分類導入到投資模式當中,實現三農的同步發展。
在旅游模式上,讓游客能夠留下來是核心,要打造觀光為基礎,休閑為主,體驗為上,度假為本的旅游模式;同時要以鄉村主題度假為依托,創建一批富有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
旅游強縣沂南縣旅游局局長任立軍認為,鄒城市政府主導下的品牌戰略體系對于沂南縣今后的鄉村旅游發展也有很大的啟發。在這種正確的品牌戰略的帶動下,他建議,鄒城市各級政府部門下一步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規劃先行、強力落地、捆綁營銷。各鄉鎮要結合自身優勢推出一鎮一品的鄉村旅游發展規劃,一旦規劃得到自上而下的認可,就成立項目建設指揮部強力落地。最后,為了提高鄉村旅游的知名度,還要實現景區、鄉村旅游各項產品的捆綁營銷。
鄒城市旅游局副局長左新華表示:“此次研討會后,在專家的智力支持和媒體的大力宣傳下,鄒城鄉村旅游將持續發力,實現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