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朝陽村,位于鄒、滕、微三縣交界處。每次回去,我幾乎都要到村東的山坡上坐一坐,在那里靜靜地望著山下的田野、遠處的炊煙和更遠處的大路上不斷駛過的車輛。望著、望著,思緒就常常回到童年。
三十多年前,村子的東邊、緊靠山的地方,有一片不小的槐樹林,不知哪年哪月開始,里面密密麻麻長滿了洋槐樹。
那是一片濃濃的綠,那是我心中永存的圣地。
寒來暑往,槐樹林綠了又黃、黃了又綠;一年又一年,槐樹林給村里人帶來希望,帶來歡樂,帶來收獲。
春天來了,槐花開了。槐花引來了無數的蜜蜂,也引來了安營扎寨的養蜂人。村里的大人和孩子有事無事都喜歡往槐樹林里跑,喜歡看蜜蜂紛飛,喜歡聞那一陣陣的清香,喜歡采一把嫩黃的槐葉、白鮮的槐花帶回家。在那個年代,槐葉菜、槐花餅是我們難得的美味。
夏天到了,小伙伴們相約著奔向槐樹林。在那茂密的枝葉和縱橫交錯的溝壑的掩護下,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玩著“抓俘虜”、“捉特務”的游戲。等到玩夠了、玩累了、玩出了一身汗,便下到溝底的小溪中,脫光了衣服,在水中的鵝卵石上愜意地躺上一陣。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每個人才挎著一籃子豬草,吹著用兩片槐葉做成的口哨回家向大人們交差。
槐樹林最熱鬧的季節當是入秋之后,這時村小學的師生會全體出動,扛著紅旗,排著隊伍,唱著歌,浩浩蕩蕩地開進槐樹林。大家一邊說笑者,一邊采下槐葉,曬干了,磨成面,賣到公社的采購站。那時候,老師告訴我們:這叫“勤工儉學”。記得有一年,凡參加勤工儉學的同學都得到一份“三件套”大獎:五分錢一個的方格本、七分錢一把的鉛筆刀和三分錢一把的“六寸學生尺”,大家都如獲至寶。
冬天的槐樹林并不冷落,這里有野兔,有山雞,有斑鳩,還有獾、貍等臨時棲身的野獸,更有那群飛的麻雀。
一年四季,槐樹林都是我們的快活林。
后來,我長大了,變成了“城里人”。有一年回老家,猛然發現槐樹林竟然不見了。村里人告訴我:土地承包了,槐樹林沒人管了,大家都想多種點莊稼……
再后來,我便很少回老家了。槐樹林不僅早已淡出了村里人的視野,知道她、念叨她的也越來越少。
槐樹林消失了,與她一起消失的還有那槐花的清香,那潺潺的溪水,那濃濃的綠,那嬉戲的場面。
作者 鄭培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