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寫決心書、思想工作小結時,經(jīng)常提筆寫道:老老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然而,又有不少人評價一個只干不說、不會來事的人:“忒老實”,甚至編成順口溜:“不會說、不會啦,別怨領導不提拔”。在這些人的眼中,巧言令色、拍馬溜須、八面玲瓏、左右逢源者,才是“能人”,才是值得推崇的人,才是可以器重的人。
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既然圣人對此類人都有定論,可見他們并非真正值得推崇。在日常生活中,受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這些人卻大有“市場”,有的只報喜不報憂,成天唱贊歌,哄領導高興;有的熱衷于迎來送往、跑關系、走門子,拉幫結伙,聯(lián)絡感情,把工作當成了“請客吃飯”;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搞花架子,糊弄領導,愚弄百姓,心思不用在正道上;更有甚者,忘記了共產(chǎn)黨員的政治本色,以權謀私,唯利是圖,行走在法律的邊緣。他們的存在,敗壞了社會風氣,敗壞了社會公德,敗壞了黨風政紀,也讓老實肯干的人受盡了窩囊氣,實在是可恨之極。
其實,老百姓的話說得淺顯而富有哲理:“老實人常在”,群眾的眼光始終是雪亮的。廣大黨員干部是黨委、政府重大決策的執(zhí)行者,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擔當者,是國家法律的捍衛(wèi)者,是社會公德的守望者。如果置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及法律、正義于不顧,為謀取私利,一味喪失原則、投機取巧、左右鉆營,那不是與所肩負的神圣使命背道而馳嗎?我們還是要老實做人,誠懇地對待家人、朋友、同事和領導,堅守住純真的親情與友情,不在社會不正之風的吹拂下喪失自我。我們還是要老實做事,立足本職,愛崗敬業(yè),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領導決策,在鄒城大發(fā)展、大跨越中建功立業(yè)。我們還是要老實說話,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淡泊名利,不計得失,敢于講真話、說實話,敢于拒絕嘩眾取寵、獻媚取巧。
我想,只要大家一起堅守“老老實實”的本色,一定會徹底扭轉看不起“老實人”的偏見,一定會在全社會建立誠實守信的公德體系,一定會增強“言必行、行必果”的執(zhí)行力。這對于維護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對于美麗鄒城的未來而言,幸莫大焉!
作者:潘潤滋